湘赣革命根据地档案汇集

湖南省档案局 hnsdaj.hunan.gov.cn 时间:2015-12-28 【字体:
   (一)机构概况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组织与领导了著名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随后率秋收起义部队于1927年10月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展工农武装割据,开创了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位于湘赣边界,它的全盛时期包括江西的宁冈、永兴、莲花3个县及吉安、安福、遂川和湖南的酃县、茶陵等县一部分地区。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在湘南起义中组织的农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1928年12月,彭德怀率领红五军一部到达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为了打破国民党对根据地的第三次“会剿”,毛泽东、朱德等于1929年1月率领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进军,开辟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 湘赣革命根据地是在井岗山根据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红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后,留下的一部分红军继续坚持在井冈山地区的斗争,并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会剿”,建立了永新为中心的湘赣革命根据地,其鼎盛时期的管辖范围包括赣江以西、袁水以南、粤汉铁路以东、大瘐岭以北约30余县的广大地区。 1934年8月,湘赣苏区反“围剿”斗争失败,苏区主力红军红六军团奉中央军委命令突围西征入黔,与红三军会合。同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湘赣苏区转入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湘赣边区保留下来的红军武装,被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大队,开赴抗日前线,湘赣苏区至此完成了历史任务。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及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形成,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率领工农红军进行武装割据,开展土地革命的历史性转变过程中首先建立起来的,它在中国革命斗争中占有特殊的历史地位。现将苏区内党政军群等主要机构简介如下: 中共湖南省前敌委员会:1927年9月在安源张家湾成立,书记毛泽东。此为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指挥机关,下辖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后前委随秋收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1928年3月,前委被取消。 中共湘赣边界特委:1928年5月在宁冈茅坪成立,书记毛泽东,直隶中共湖南省委。随后又成立了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主席袁文才。至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中共湘赣边界前敌委员会:1928年11月成立,书记毛泽东,前委统辖特委和军委,为边界党的最高领导机关。 中共湘赣省委:1931年8月,根据中共中央和苏区中央局的决定,将中共湘东南特委,湘南特委和赣西南特委的西、南、北路3 个分委所辖区域,合并为湘赣省。并组成由王首道为书记的临时省委。同年10月,在江西莲花成立正式的省委。1933年4月,根据中共临时中央局的决定,改组了省委。此后,王明“左”倾路线在湘赣苏区开始全面贯彻执行。同年冬,任弼时当选为第三届省委书记。由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和湘赣苏区反“围剿”的失利,任弼时率红六军于1934年8月突围西征,陈洪时继任省委书记。陈叛变后,1935年7月,成立了以谭余保为书记的临时省委。1937年11 月,临时省委改组为中共湘赣边特委。 湘赣省苏维埃政府:1931年10月在莲花塘正式成立,主席袁德生。1933年5月,省苏改组,主席谭余保。1935年7月,撤销省苏,成立以谭余保为主席的湘赣省军政委员会,至1937年国共合作时撤销。 湘赣省军区:1931年11月,湘赣省委组织湘赣省临时前敌委员会,书记林瑞笙,以统一指挥苏区的红军和地方游击武装。1932 年1月,湘赣省军区正式成立,总指挥张启龙。1933年6月,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将湘赣苏区的红八军和湘鄂赣苏区的红十八军一个团改编为红六军团,辖十七、十八两师。1934年8 月,红六军团突围西征后,军区司令员为彭辉明。1935年7月,省军区撤销,成立湘赣省游击司令部,至国共第二次合作后撤销。 湘赣省总工会:1931年10月成立工会筹备委员会,1932年4 月在永新正式成立省总工会,委员长刘士杰等。1934年8月停止活动。 共青团(少共)湘赣省委员会:1931年8月成立临时少共省委,代理书记胡自平。同年10月正式成立少共湘赣省委,书记易心平等。1935年7月停止活动。  (二)档案情况及其内容 馆藏湘赣革命根据地的档案,大多是在五六十年代几次大的征集工作中收集到的,主要由档案原件和原件复印件、原件照片等组成,暂时编有2―1号、2―3号、2―3/7号等档号,档案起止时间为1927~1937年,检索工具有文件目录等。另外,我馆还保存有江西省档案馆于1984年校编出版的《湘赣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一书,它补充和丰富了我馆有关湘赣苏区的档案史料。 档案主要内容: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有中共中央有关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指示与部署;中共湖南省委组织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情况;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的成立;毛泽东主持召开安源军事会议及秋收起义部队的改编;秋收起义的爆发与浏阳文家市会师;起义部队向井冈山地区的转移;对袁文才、王佐两支地方武装的收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逐步形成;湖南省委对井冈山根据地的领导;湘赣边界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的建立以及根据地各县地方政权的建立;湘赣边界党组织的恢复与发展;湘赣边界特委与湘赣边界前敌委员会的建立与改组情况;朱德、陈毅率部进入湘南与湘南起义的爆发;朱德与毛泽东红军的会师与红四军的建立;根据地内的土地革命运动;根据地的反“会剿”斗争;中共湘南特委对根据地的错误指示及湘南八月失败;红四军进军赣南闽西及红五军保卫井冈山根据地斗争等内容。 2.湘赣革命根据地 有中共湘赣边界特委、赣西南特委、湘赣省委、湘赣省苏维埃政府、湘赣省军区、湘赣省总工会、少共湘赣省委等各种综合报告、总结及给下级各部门的指示、训令、通告等,苏区各机构历次会议形成的各种决议案及法令法规,中共中央、中央苏区、中央军委等给湘赣苏区的各种指示信函与文件,苏区内正规红军各部队在军事斗争中形成的各种材料,等等。这些文件材料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苏区内的政治运动、军事斗争、政权建设及经济建设等诸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主力红军红四军撤出井冈山后,湘赣边界坚持游击战争的情况;红五军奉命返回湘赣边界活动;湘赣边界临时特委的成立;中共赣西南特委的活动及其给中央的各种报告;红六军的成立及其被改编为红三军;袁文才、王佐被错杀事件;湘东特委的建立;红一方面军会同赣西南地方武装攻克吉安城与江西省工农兵苏维埃政府的成立;红七军与湘东南独立师会师进入的湘赣苏区;中共湘赣临时省委及省委的成立;湘赣省苏维埃政府的成立;湘赣军区的成立;湘赣苏区的反“围剿”斗争;湘赣苏区红八军的成立及医院、被服厂、造币厂、兵工厂等的成立;湘赣省总工会的成立与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共湘赣省委党校的开办与党员培训;湘赣省苏区颁发的婚姻条例、苏维埃政府组织法等;苏区的工运、妇运、青运与儿童团工作;苏区的扩红拥红运动;苏区的土地改革与土地平分;苏区的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苏区的财政工作及公债发行工作;苏区查田运动的开展;根据苏区中央局的决定,湘赣省委被改组,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苏区的贯彻执行;苏区内部肃反、反AB团及反罗明路线的斗争;湘赣省委关于永新事件和北路事件的决议;苏区红六军团的成立;红十七师北上湘鄂赣苏区的斗争;红六军团突围西征;湘赣边界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湘赣省委棋盘山会议的召开及湘赣省党政军机构的改组;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湘赣边界红军武装改编为新四军并开赴抗日前线;湘赣临时省委改为湘赣边特委等内容。

湘赣革命根据地档案汇集

10445325

< img s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