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公共服务视角下提升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水平旳途径
许冬玲 卜淑芬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宁乡县人民检察院
中图分类号:G252
一、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推动公共服务的必要性
公共服务理念已经成为当前政府大力推行的工作理念,地方档案馆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与信息服务部门,如何推动档案信息化服务公众,已成为档案界必须研究的课题。通过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的必要性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地方档案馆自身获得长效发展的需要
现代信息社会,地方档案馆是地方档案事业的领导核心部门,为了获得自身的长效发展,必须创新自身服务理念,开拓发展道路,而档案信息化建设如何更好地服务公众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完善的切入口。
(二)公共服务理念贯彻与落实的需要
我国是一个提倡公共服务理念的公民型社会,公共服务理念的贯彻与落实需要所有单位、机构的通力配合。地方档案馆是地方社会重要的文化建设单位,有贯彻政府所提倡的公共服务理念的义务,要以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理念为价值取向,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每个工作环节着手,最大力度地提高档案服务公众的力度与效率。
(三)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的需要
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国经济日趋信息化,文化强国也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地方档案馆作为地方信息服务单位的重要作用必须得以充分发挥。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地方档案馆如何面对公众需求,创新与拓展自身信息化服务的领域与方式势在必行。如果,地方档案馆能通过档案信息化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便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其公众服务效能与价值。
(四)公众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
现代信息社会,随着档案的使用日趋频繁以及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愈发重要,公众的信息意识逐渐增强,这就对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通过档案信息化建设,创新信息化服务,并且在服务过程中逐渐提高自身服务公众的能力值得探索。
二、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根据对我国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现状的调研,笔者发现,地方档案信息化建设在服务公众方面水平欠佳,以下从存在的问题和成因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不足
根据对我国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现状的调研,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在服务公众方面存在信息化服务模式、大众档案信息化意识和能力、价值取向、支持力度以及信息化建设的档案资源范围等问题等,这些问题阻碍了档案服务公众能力的提升。
一是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模式问题,主要表现在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已经开展多年,但大部分地方档案馆还采用着传统的服务与管理模式,对信息化建设的深度开发不足,始终阻碍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水平和服务水平获得突破性进展。
二是公众的档案信息化意识与档案信息开发利用问题,主要体现在大众除了对档案的基本需求之外,对于档案的文化意识和深度利用的意识不强,对地方档案馆信息化的开发与利用显得十分被动。
三是价值取向问题,主要表现地方档案馆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未能真正贯彻与落实公共服务价值取向,仍然传统地以偏重文化建设为主,最终造成了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在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方面的力度和广度的不足。
四是支持力度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足,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未能受到足够的重视,极大地阻碍了其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的积极性。
五是信息化档案资源处理范畴问题,主要表现在地方档案馆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全局性处理意识不足,一般只处理近期档案资源的信息化工作,存在对旧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处理以及有关民众个人问题方面的档案信息化处理工作重视不够的错误倾向。
(二)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
目前,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并未充分起到为公众提供良好服务的作用,其原因有许多,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分析:
第一,从地方档案馆本身来看,地方档案馆通过信息化建设推动公共服务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足,一直未对信息化建设的计划与途径进行一个深入的研究,同时,地方档案馆也没有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推动公共服务的潜在功能和服务价值有待开发,政府一直未能给予应有的鼓励与支持,从而对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指导不足,导信息化建设水平停滞不前。
第二,进一步深入挖掘角度,我们发现,还有一些其他原因造成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主要包括不合理的地方档案馆管理体制问题、不积极的地方档案馆工作态度与思路、参差不齐的信息化建设队伍素质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并好好总结与整改。
三、公共服务视角下提升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途径
根据以上对我国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推动公共服务的不足之处,我们综合考虑公共服务的内涵、公共服务对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要求以及引导价值,我提出以下基于公共服务视角的信息化建设途径:一是要积极树立以服务大众为主的工作思路与价值观,坚持开阔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视野;二是要以满足公共需求为先,优化与扩充信息化建设的档案资源结构与规模;三是要积极推动服务平台模式由传统化向多元化转型;四是要为大众创建一个良好的服务环境与氛围,获得更好的服务效果;五是要大力争取政府在服务公众和文化建设方面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六是落实信息化建设的后备支持,要确保信息化建设工作有条不紊地在服务大众的发展方向上开展。
(一)从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推动公共服务理念着手,地方档案馆要有长远的、系统的发展视野,构建复合型工作理念和价值取向。
一是要努力构建以满足大众档案信息需求为先的价值观,时刻关注大众需求动态,在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内容、工作环节和后备保障等方面体现人性化关怀。
二是要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服务理念,地方档案馆要开拓视野,主动借鉴与参考国外积极的服务理念与成功经验,与时俱进地优化信息化建设的每个工作环节与层次,重点提高档案资源信息化处理能力与处理范畴,保证不与国际脱轨。
三是要提高工作理念与价值取向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地方档案馆在开展信息化建设时要综合考虑地方经济规律、档案事业自身发展规律和公共大众对档案资源的需求规律,在保证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此外,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系统的工作,必须把其当作一个有机整体,确保每个环节的协调统一,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二)从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内容着手,地方档案馆要及时了解公众需求,优化与扩充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档案资源结构与规模。地方档案馆要充分发挥媒介的作用,第一时间分析与总结当地的公共需求,确保大众需要的内容纳入信息化档案资源范畴,并适当扩充档案资源范畴,提高大众对档案资源的满意度。
(三)从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平台着手,地方档案馆要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的作用,推动服务平台建设由传统型向多元化转型。地方档案馆要紧跟信息时代步伐,不断优化服务模式,加大力度开发与优化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模式,做到传统管理与创新管理相结合,为大众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渠道。
(四)从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推动公共服务环境着手,要坚持改善服务环境,为信息化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创建良好的内外环境。内部环境的改善主要是指地方档案馆本身要注重提高工作环境的文明和谐;外部环境的改善是指地方政府要从政策、法规保障等方面为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和档案文化环境。
(五)从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对象着手,地方档案馆要采取积极的多样化的宣传方式加强引导大众利用档案的意识,帮助大众提高利用档案的能力,有助于为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奠定良好的客体基础。同时,地方档案馆要加强与政府部门和团体组织的合作,定期对大众进行档案资源利用的培训,提高培训工作效率,最大范围地扩充档案信息化的受众面。
(六)从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推动公共服务的后备保障着手,有关政府部门要从政策、法规、财政支持、人才选拔与培养、空间场地、技术支持等多方面给地方档案馆提供支持与指导。地方政府要把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纳入地方文化事业重点内容,长期地、全面地、规范地给予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保障。
总之,公共服务视角下加强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是长期、复杂、系统的工作,需要地方档案馆自身发挥主观能动性、相关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社会大众的档案意识的唤醒。本文仅从理论上提出了公共服务视角下推动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途径,但是重点是要把理论落实到实践中,探索信息化建设推动公共服务的长效机制,才能真正实现档案亦能最大程度服务公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周林兴,王婷婷.基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档案信息资源规划研究.档案学通讯[J].2012- 03- 18.
[2]张立军.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探析.黑龙江档案[J].2012(3):45.
[3]陈云峰.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提升档案服务能力.四川档案[J].2013(1):22.
[4]关翠薇. 对加强档案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思考.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J].2013(12):99-100.
[5]曾春梅.公共服务视角下提升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水平旳路径.城建档案[J].2015(1):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