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文化档案数字资源库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舜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德孝文化的源头,舜文化档案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构建舜文化档案资源库,是对舜文化档案的有效保护、抢救,合理的开发利用。本文着重强调了舜文化档案数字资源库在标准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法律保护、人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舜文化 档案 数字资源库
档案是一种独特的信息资源,是一个地区、一个时代记忆最真实的守护者,它承载着国家、民族、社群、个体的过往历程,是我们回溯历史、寻根逐源最可靠的依据。档案的丢失,会造成历史的断代,文化的缺失。舜文化中关于德孝、为公、为民、和谐、诚信等内容对于当下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均具有重要意义。构建舜文化档案数字资源库就是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保护档案信息资源,实现舜文化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一、构建舜文化档案数字资源库的意义
1.1保护和抢救舜文化档案
舜文化档案种类繁多,载体不一,除目前馆内所保存的一些古文典籍之外,还有一部分研究价值相当大的甲骨档案、金石档案、兽皮档案、布帛档案、声律散存在民间,由于保管人员安全保管知识的欠缺,加之保管条件恶劣,许多珍贵的舜文化档案发霉、受潮、粘连、虫蛀现象十分严重,一些石刻档案常年遭遇风吹日晒,有的甚至被打碎成为建筑材料,如若我们现在还不开始及时开展有效的保护,这些档案随时会损毁散失,文化的传承、历史的延续将会受到不可估量的损害。建立舜文化档案数字资源库,为我们收集散存在民间的档案提供契机,让舜文化档案成为一个有序、齐全完整的全宗,为我们更好地保管这些档案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也可看作是对这一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抢救。
1.2科学的管理舜文化档案
目前,舜文化档案保管机构众多,各省各部门对舜文化档案的分类以及整理的方法不一,给舜文化档案的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通过构建舜文化档案数字资源库,确立分类、管理的标准,有利于各部门运用同一的分类、整理标准对保管的档案进行分类、立卷、编目和检索,实现舜文化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更好地为社会各界提供利用服务。
1.3实现舜文化档案资源的共建共享
舜文化档案信息资源是我国优秀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它的历史研究和现实利用价值,社会各界也都迫切地要求整合舜文化档案信息资源,以供他们查阅、利用、研究,挖掘其更深层次的内涵,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建设舜文化档案数字资源库,有利于实现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让档案可以不受地域、时间、保管条件的限制,通过网络传输的形式呈现在社会各界面前,向社会提供利用,不仅实现了档案资源的社会共享,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馆际合作,资源互通,实现资源的共建。
1.4发挥舜文化档案资源的价值
舜文化档案是文化、历史最真实的记录,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在历史的不断发展,朝代的不断更替中,档案客观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社会和环境、人类的发展历程,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科技、文化等。通过对舜文化档案的研究,构建舜文化档案数字资源库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德孝文化的历史渊源。另外,舜文化档案载体材料形式多种多样,呈现出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之美,一些石碑、石刻、陶器、陶罐本事就是档案,我们可以对其闻声观形,通过它们寻访古人的生活,感受古人的辉煌成就,获得真切的历史体验。除此之外,对舜文化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还有利于开发其文化旅游价值,通过新型媒体,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深度融合,满足人们的视觉享受和情感享受,扩大九嶷山舜帝陵的知名度。
二、构建舜文化档案数字资源库应注意的问题
2.1标准规范问题
开展数字档案管理标准规范建设,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前提,在制订统一标准的基础上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采集、整理、序化,才能实现众多分布式数字档案异构数据库的共建共享。同时,统一的存储标准是数字档案得以长期存取的保障,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一旦软件系统或者硬件设备更新换代,我们就要考虑存储媒体在新系统和新设备中会否出现兼容性的问题,通过制订统一的存储标准能够有效地控制数字资源在日后无法存取,成为一堆乱码。目前,我国研究舜文化档案的机构、学者众多,研究成果呈现井喷式的增长,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数字化势在必行,因此,为避免资源无法共享、重复建设以及长期存取的困难,我们在建库之初,对标准和规范的讨论是十分必要的。
2.2基础设施问题
基础设施建设是我们构建舜文化档案数字资源库的第一步,是应该最先开展的建设项目。服务器的配置、扫描仪、大容量磁盘阵列、数字化设备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档案数字资源库能够搭建成功的基础保证。实现档案资源信息的共享,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是我们建库的初衷,所以构建舜文化档案数字资源库对设备设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极高的要求。然而,购置这些价格昂贵的设备,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作为以国家财政预算为唯一经费来源的档案管理部门,用于购买数字化建设设备的资金十分有限,根本无法承担高昂的费用,资金匮乏以及无计划的盲目投资导致基础设施配备不齐全、基础设施配备不合理是我们构建数字资源库的最大阻碍。
2.3数字化技术体系问题
从技术体系上来讲,现阶段,我们主要通过手工录入和数字扫描来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采集,手工录入速度慢,耗时耗力,而数字扫描分辨率达不到,造成文字识别困难、图片质量低,尤其是一些古籍档案,本身的辨认就存在一定的难度,在数字扫描的过程中又不能对其硬压,图像的辨识就更困难了。同时,我们还要避免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只重藏不重用,在舜文化档案数字资源库的研发阶段,要从各层次用户的需求出发,建成既有科研价值又不脱离群众喜好的专题型数据库,既有文字又有图像、声音的多媒体数据库。此外,由于档案的特殊性,我们还必须对档案载体数字化进行考虑,如运用3D打印技术将实体档案进行复制,以便更好地、全方位地对舜文化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2.4法律保障问题
档案的数字化建设涉及的法律问题主要包括数字档案的法律效力问题、数字档案在网络传输中的安全保密问题以及档案数字化权的归属问题等。档案是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档案的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根本特性,因此档案的凭证价值不容质疑。而数字档案载体与信息相分离,易于更改,它的真实性难以认定,存在着“信任危机”。如何保障舜文化数字档案的真实性,发挥其凭证价值,也是我们在建库之初应当考虑的问题。此外,传统档案具有知识产权属性,受著作权法的保护,权利归属于著作权人,那么,传统档案的数字化权归属于谁,目前法学界观点不一。这些因为数字化档案与网络环境特殊性造就的新的权益关系,仍需法律、法规加以认定和保护。[1]同时,由于一些机密档案涉及到国家机密或是公民的个人利益,而在网络传输的过程中可能会遭到黑客攻击、病毒感染,存在损毁和泄密的风险。因此,在对舜文化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尤其是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利用时,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加密和防“毒”防“黑”。
2.5档案信息化人才建设问题
目前,我国大力推行职业教育,推动人才建设,人才在各行各业建设中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专业的档案信息化人才是推动档案信息化发展的动力,是构建数字档案资源库的中坚力量。提高档案从业者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培养专业的信息化人才,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置任务。目前,档案的数字化建设的主导力量仍然是档案行政部门,而其工作人员大多观念保守,甚少接受系统规范的信息化教育,对信息技能的掌握有所欠缺,对于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理解也存在着误区,简单地认为档案数字化就是将纸质档案扫描存档。再者,档案部门人才待遇偏低,缺乏对高学历、高技术、高层次信息人才的吸引力。加之行政管理体制存在弊端,人才竞争机制在政府部门尚未完全建立,论资排辈的现象严重,缺乏合理的人才上升空间,极大地打击了年轻人才的工作积极性。[2]加之,档案部门作为政府机关,编制紧张,没有空编就无法招录。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高素质的信息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现象严重。
三、舜文化档案数字资源库的构建策略
3.1严格遵循数字化建设基本标准
目前,我国已制定出台多项有关档案工作的国家标准,如《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归档电子文件信息载体保护技术规范》等。我们在建设舜文化档案数字资源库时要严格遵循相关标准,主要包括:元数据标准:如EDA、都柏林核心元素集等。元数据是描写信息的数据,它记录了数字档案的背景、内容、数据结构等,通过元数据,我们可以对数字档案的内外部特征以及存储状态保持全面的跟踪控制,确保数字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确保数字档案的凭证性价值。网络基础设施标准:如《档案管理网络安全测试规程》等,包括基础网络平台建设、基础硬件设备、数字应用系统运行支撑环境等的相关标准。其目的是建设一个可靠、高效的硬件平台及配套基础设施确保建成的数字资源库能良好地运行,并稳定地提供对外利用服务。[3]此外还有《信息交换用汉子编码字符集》等文档内容格式标准;HTML格式、XML格式等文档内容表现标准以及《ISO Z39.50检索协议》等文档信息检索标准。在我们构建舜文化档案数字资源库时,一定要严格遵循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以便建成后的资源库能够适应各种通用软硬件,方便用户的查阅利用,实现开放资源在整个网络的共建共享。
3.2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
计算机信息设备、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数字资源库必须的基础设施,需要加大政府财政的投入力度,政策予以倾斜,将数字化建设纳入到地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档案行政机关要力争将数字化建设项目单独列项,获取专项建设资金、专项扶持资金等长期性的政府财政投入。同时,还要转变观念,开拓思路,尽可能地寻求社会资金支持,如网络通讯商及互联网企业等。同时,我们要将有限的资金合理使用,不能过分追求高、精、新设备,而不考虑数字化需求和财政的支付能力,也不能为了节约成本购置残次品或淘汰的产品,总之,构建舜文化档案数字资源库,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设备要从坚持开源,多渠道寻求资金支持,也要节流,不铺张浪费搞没有实用价值的政绩工程。
3.3加强法律保护
档案部门要增强法律意识。在对馆藏档案进行数字化时,要充分考虑档案数字化权的问题。对于著作权和所有权均属于国家所有的馆藏档案,在不违反国家相关法律的情况下开展数字化。对于著作权与所有权分离的档案,如受赠档案,自购档案等,需要获得著作权人的许可方能进行数字化。因为档案数字化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进行的行为,而是著作权人的专有权利,只有经过权利人的许可,他人才可有权行使。[4]
档案部门要善用法律武器。我国目前已出台多项法律法规来保护档案的机密性,如《保密法》、《档案法》等,《刑法》、《刑事诉讼法》中也有关于国家安全、知识产权、个人隐私保护的条例。对于在网络传输中的侵权行为,盗取行为,泄密行为以及对档案的不正当篡改、损毁,我们要严加防范,严厉打击,一旦发现,有人触犯法律的权威,我们一定要善用法律的武器进行打击。
3.4实施合理的人才政策
档案数字化人才建设要跟进时代,适时调整,制定好并且落实好合理的人才管理政策,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发展需要。首先,从人才引入的角度来讲,就是要优化软硬件环境,对于编制配额问题,要创新机制,如增设下属事业单位,解决行政编制少,进人难的问题,同时,还要完善职业发展规划,改变论资排辈的做法,从业务能力和工作实绩出发,畅通人才的上升渠道。此外,还要通过工资、奖金、津贴等一些奖奖惩制度来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档案数字化的专业人才能够引得进也能够留得住。其次,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讲,就是要开展继续教育培训,通过专题讲座、实习培训、现场研讨等方式,不断地提在岗在编的档案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信息素养、信息技能,培养优秀的档案信息化人才,从而推动档案数字资源库的建设。
四、结语
舜文化档案数字资源库的建设,是在整理馆藏档案的基础上,探讨建立全文数据库的可能性,通过互联网及数据库技术减少传统的实体查阅、保护传统档案,实现资源共享。在建库之初,我们要统一基本标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法律保护,配备专业人才,从而保障建成的数据库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本文系2016年度湖南省档案科技项目“舜文化档案数字资源库的建设研究”(2016-H-07)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赵德美:云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数字化建设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1.
(2)张照余:档案信息化人才建设现状与对策[J].浙江档案,2006(6).
(3)项闪飞: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建设[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4)王晓梅: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服务的著作权保护问题探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7(2).
(5)高建勋:明清档案数字资源建设与利用的思考[J].历史档案,2014(1).
(6)边文婧:“大别山记忆”数字资源库建设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4.
[1] 赵德美:云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数字化建设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1.
[2] 张照余:档案信息化人才建设现状与对策[J].浙江档案,2006(6):9-11.
[3] 项闪飞: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建设[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4] 王晓梅: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服务的著作权保护问题探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7(2):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