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时代档案资源建设与增强文化自信的相互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同时还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党的十九大对加强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信作出重大部署,而档案资源又是文化的“母资源”,因此深入探讨档案资源建设和增强文化自信的相互关系,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一、政治高度:探讨两者相互关系意义和作用的立足点
丁薛祥同志指出:“档案工作姓党”。这种鲜明的政治性决定档案工作学术研究不是单纯的学术问题。站在政治高度探讨新时代档案资源建设与增强文化自信的相互关系,结论将更加独到,也将更加深刻。
(一)从宏观上看,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号召全党,“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强调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针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着力解决文化建设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提升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满足人民在文化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还特别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这充分说明,加强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信已成为党的中心和大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档案是历史,也是文化,是文化中“根”和“核”的那一部分。档案资源是独特而又宝贵的文化资源。广大档案工作者应当看到:履行部门职责,发挥部门优势,彰显档案工作在加强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信中的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正当其时,可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不仅要主动担当作为,而且完全可以大有作为。对于档案部门来说,建设档案资源,增强文化自信是本职,不抓是失职,抓不好是不称职;档案资源建设为增强文化自信服务永远在路上,没有休止符。
(二)从中观上看,这是突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工作主题的需要
首先,有利于充分体现档案工作的政治性、服务性和业务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档案工作永恒的工作主题。在新时代紧扣这个主题开展档案工作,不仅是档案业务发展的需要,更是讲政治、守忠诚、明纪律的需要,已上升成为极其严肃的政治原则。换句话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检验档案部门政治站位和政治胜任能力的试金石。单从业务角度分析,离开党的中心和大局去谈档案资源建设乃至整个档案工作,极为容易发生“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事情。从政治角度审视,这不仅仅是轻重不分、走样跑调的问题,还是定位不准、站位不搞、方向不明的大事。
其次,有利于深化档案工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众所周知,党的中心和大局是档案工作最大的靶心,是档案服务产品最大的市场。档案服务产品生产坚持市场导向,这个市场导向就是党的中心和大局。离开这一点,所提供的档案服务产品不可能实现适销对路,必然是低效和无效供给,生产高端档案服务产品就会沦为一种空想。增强文化自信是党的中心和大局所在,只有紧紧围绕增强文化自信开展档案资源建设,才能确保档案资源建设的产品供给是适销对路、优质高效的,才能创造大批资政育人的高端档案服务产品。
(三)从微观上看,这是科学推进档案资源建设的需要
(四)档案资源建设须是有方向的行为,否则就会南辕北辙。档案资源建设须是有动力的行为,否则就会半途而废。也就是说,档案资源建设须有先进文化来引领和滋养,须有文化自信来支撑。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对档案资源建设这一文化活动的重要价值有个科学的认知,从而不断增强工作自信心和自豪感,防止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价值缺失。
回顾长期以来的档案资源建设历程,我们完全可以自信地作出这样的结论。第一,做对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推进覆盖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为人民建设档案资源,依靠人民建设档案资源,档案资源建设成果由人民共享。第二,做得比较好。档案资源建设领域不断拓展,档案馆藏量大幅增加,档案门类极大丰富,档案资源建设体系日臻完善。以湘西州档案馆为例,馆藏已达74万卷;除传统门类外还增加了书法、美术、司法、金融以及“非遗”档案;家庭档案大为普及;社会档案结出“凤凰县山江苗族文化档案馆”硕果。第三,必将做得更好。根本一条,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我们必将以百倍的信心和决心,开创档案资源建设乃至整个档案工作的新局面,作出新贡献,创造新辉煌。
二、辩证思维:研判两者之间区别和联系的方法论
研判新时代档案资源建设与增强文化自信的相互关系,应当自觉运用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中的运用。从根本上讲,它们两者的相互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一)两者是相互区别的
无论是档案资源建设,还是增强文化自信,它们都有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档案资源建设一般是指针对档案资源开展的建设活动,包括档案资源发掘、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环节,是档案工作中基础性的业务工作,其目的是增强档案服务能力。增强文化自信通常是指提高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认同、尊崇和文化生命力的信心,并积极践行。我们倡导的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较之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它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
(二)两者是相互联系的
表面上两者如同草原上互不相干的牛羊,实际上它们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
1、它们是基础和建筑的关系。档案资源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开展档案资源建设目的之一就是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文化自信是建立在档案资源建设基础之上的重要建筑。要用海量档案资源和信息证明,我们的文化自信不是空中楼阁,不是妄自尊大,不是主观臆断,是有十分扎实的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依据,是历史的必然。
2、它们是灯塔和航船的关系。文化自信为档案资源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引领,增强文化自信更利于促进档案资源建设。档案资源建设在传承文化薪火的同时,又需要文化薪火的照耀。经验告诉我们,工作热情来自文化自信。档案资源建设乃至整个档案工作平凡而枯燥,尤为需要保有文化自信和定力,否则将一事无成。
3、它们是水源和森林的关系。没有大量档案资源支撑,历史和文化就会变成一本糊涂账,文化自信就会减弱甚至失去说服力。只有当文化自信根植于丰富的档案资源之中,才足以称之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同时,只有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才能厚植档案资源建设这一文化自信的根基。正所谓水源充沛则森林茂盛,森林茂盛则富涵水源。
4、它们是母鸡和鸡蛋的关系。两者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方面,档案资源是文化的记忆和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它记忆文化自信、传承文化自信,同时又得益于文化自信。当相关档案信息形成文化价值的认同和尊崇、文化生命力的自尊和自信,档案资源就转化为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当文化自信不断作用于实践,并形成大量真实记录时,就转化为档案资源,且档案资源建设越是得到加强,文化自信就会愈加增强。
(三)坚持用全面发展运动的观点看待两者关系
处理档案资源建设与增强文化自信的相互关系,要坚持全面发展运动的观点,既要看到其相区别的一面,又要看到其相联系的一面。
1、不断提高档案资源建设的方向性和目的性,发挥好文化自信对档案资源建设的引领作用。没有文化自信的引领,档案资源建设就是一种没有生机和活力的行为,一种纯粹的例行公事。有了坚定的文化自信,档案资源建设才能激发神圣感和光荣感,才能精神十足、信心百倍。同时,档案资源建设要以增强文化自信为重要目的,在文化自信的引领下积极为文化自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服务。
2、不断提高增强文化自信的基础性和依据性,发挥好文化自信对档案资源建设的引领作用。不客气地说,没有档案资源支撑,历史和文化就会变成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女孩,那样的文化自信是难以立足的,也是难以持续的。而一旦拥有丰富的档案资源,事情就能讲得清,故事就能讲得好,道理就能讲得赢,自信就能站得牢,那样的文化也更能走向世界,赢得认同。
3、不断增强两者的渗透性和贯通性,发挥彼此相辅相成的促进作用。要把档案资源建设和增强文化自信有机统一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实践之中,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进入新时代,离开档案资源建设谈增强文化自信,或者离开增强文化自信谈档案资源建设,都是不可想象的。要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既要防止“两张皮”现象的出现,又要防止“小马拉大车”情况的发生。
三、创新精神:提高处理两者关系质量和水平的动力源
党的十九大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要提高处理档案资源建设与增强文化自信相互关系的质量和水平,必须大力弘扬创新精神,走创新发展之路。
1、创新思想观念。对档案工作的价值认知,说到底是政治定力问题,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态度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我们说:“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的指示精神,才能不断增强政治定力和职业自信,进一步激发档案资源建设的内生动力,始终保持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从而彻底克服“档案保管员”“三线工作”等消极思想,以高度自信自豪推动自强不息。
2、创新工作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档案工作要由“重保管向重服务转变”“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和信息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档案工作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也对档案资源建设提出一系列新要求。工作转型首先要思想转型,工作升级首先要观念升级。档案资源建设必须解放思想,摈弃“等客上门”“躲进小楼成一统”的陈旧观念,改变重保管轻服务、重守成轻创业、重安全轻开放的落后做法,努力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在档案资源建设方面的美好生活向往。
3、创新工作重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擦请历史的镜子,走好未来的路”。这为做好新时代档案工作指明了方向。要求我们新时代档案资源建设要把利用作为工作重点,在“说话”“发言”上下功夫。这种“说话”和“发言”,不仅是澄清历史事实、揭示事情真相,也是讲好中国故事,更是增强“四个自信”。我们要彻底消除重官方轻民间、重领导轻群众、重重要人物轻一般群众以及重收集轻利用的落后观念,着力加强档案资源信息开发利用,使“死档案”变成“活信息”、档案馆变成“思想库”“武器库”,让档案资源对增强文化自信的积极作用充分释放出来。
4、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档案资源建设,人才是关键,队伍是根本。一手抓岗位成才,一手抓“筑巢引凤”,还要整合社会人才。根据当前形势,要重点培养两种人才。一是善于拓展档案资源建设领域的人才。要把爱岗敬业又有较强协调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干部放到这样的岗位上去历练,用其所长,尽显其才,把档案资源做大做强。二是善于开发利用档案资源信息的人才。要舍得把开发利用的平台和机会,集中配置给思想政治过硬、有较强研究表达能力的同志,发挥其开发利用档案信息的长处,让他们用档案宣传和弘扬文化自信。
5、创新横向联动机制。档案资源浩如烟海,仅凭档案部门的力量难以充分彰显其价值,而外面的专家学者因不能充分便捷利用档案资源而影响优质文化产品的创造。为此,要加强档案部门与外部的沟通联系、协作配合。从开发的角度,要建立健全同文物、博物、史志、“非遗”以及文联等部门的协作机制,进一步加大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力度,推出更多精品力作。从宣传的角度,要健全和完善同宣传文化部门以及广大媒体的协作机制,特别是要善于同新媒体交朋友,使立足于档案资源的好故事、好声音能传得更好更快更广更远。从交流的角度,要创新“传帮带”工作机制,敞开大门、放下身段请外面的行家里手进档案馆传经送宝、培训指导,帮助我们拓宽开发视野、提高利用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