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档案馆业务 > 专题专栏 > 档案科普

人事档案的产生及发展

发布时间:2021-05-10 湖南省档案局 sdaj.hunan.gov.cn 字体:     分享:

人事档案的产生及发展

一木一当为档,一木一安为案。人事档案作为档案中的一个重要子类,其产生及发展伴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追溯中华文明史,早在商周时代就出现了文字记录的谱牒。谱牒记录家族世系的发展,主要作为权力、职位继承的依据, 开始具有人事档案的特征,可以认为是人事档案的早期雏形。谱牒满足了当时的管理者理顺家族成员关系、合理进行家族事务和财产分配的需求。时至汉代,管理者为了公平合理地封赏官员而对官员的经历、战功和表现等进行官方的记录,以作为论功行赏的凭据。这个时候,官方所记录官员的经历、业绩和表现等信息,已经具备了人事档案的基本特征,可以看作是人事档案的早期形式。汉唐以后,历朝历代官方都记录官员的履历、经历、业绩等,并以此作为官员考核、任免和升迁的重要依据。随着时代的发展,管理部门对管理对象的履历、经历、德、能、绩、廉等记录内容有了更详细和具体的要求,并把这些记录长期保存作为管理工作的重要凭据。这种对管理对象履历、经历、德、能、绩和廉等情形记录在案并以此作为考核和使用依据的作法发展到现在就成了现代的人事档案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更好地做好干部的管理工作,中央组织部于1956年8月制定了我国第一部全国性的干部档案工作法规《干部档案管理工作暂行规定》。并在以后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实践中,不断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规范。1990年12月,中组部、人事部、劳动部和国家档案局先后发布了《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等文件,并在此后的工作中,对相应的文件又做了新的修订和完善,对人事档案的管理进行了更加严格和全面的规范。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又修订并印发了新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对人事档案的管理和使用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综上可见,人事档案的产生和发展,是顺应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自身不断发展的需求而产生和发展的,也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重要的依据和凭证。(节选自《兰台内外》202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