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档案人生
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张湘零
我是档案战线的一名老兵。从1974年开始从事档案工作,一干就是37年,现在快退休了,回头看看,我这大半辈子与档案结下了不解之缘。
23岁那年,组织上安排我从事档案工作,我连想都没想就愉快地接受了,我觉得只要是组织上安排的工作,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拒绝
1971年,我高中毕业后招工进入零陵地区冷水滩百货纺织品公司,负责零陵地区小百货的调拨,兼任团支部书记,从事一份大家都很羡慕的工作。1974年,百货站负责档案工作的同志调离,需要人手接管档案工作。当时百货站主任找到我,说组织上准备安排我接手档案管理工作,先征求一下我的意见。我想都没想就愉快地答应了。一时间好多人不理解,背后说我傻。但我觉得,只要是组织上安排的工作,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拒绝。23岁的我,成了百货站历史上最年轻的档案管理员。
在最初的几年,鉴于不少人的偏见,我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并不是很到位,认为档案工作没有作为,也出不了成绩,只要保存好那些文件资料,做到不损坏不丢失就行了,简单得很。1980年,我调到刚组建不久的省人防办从事档案工作。其时省人防办的档案工作没有走向正轨,库房是一间借来的不到20平米的小屋,还兼作办公室、阅文室,各种档案、资料只好用绳子捆扎就地堆放,一些有价值的档案、资料因没有地方存放,还分散在个人手里。1985年,省档案局对省直各单位的档案室进行考核,省人防办的档案工作受到了点名批评。这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受到上级机关的批评。我深知要改变这种落后状况,必须要争取单位领导的重视,争取全体干部职工的配合支持。我拿着《档案法》和自己提出的具体的工作方案,数次找领导汇报,把档案法宣传图片贴在机关最显眼的地方。领导重视了,安排了专门的办公室、阅文室和库房。同事们也重视了,主动将文件资料送到档案室归档备查。1988年夏天,为了升级达标,40多度的高温,同志们都放假了,我却一个人坚持在办公室加班整理档案资料。就这样,通过自己的努力,省人防办档案室以98.5分的好成绩从一个无等级档案室晋升为省直机关二级档案室,1990年又晋升为一级档案室。
档案工作并非不可作为。我为自己的成绩感到欣慰,并坚定了干好档案工作的信念。1993年,我调入省发改委(原省计委)从事档案工作后,积极加强档案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举办宣传橱窗,悬挂档案宣传画,组织档案知识竞赛,迅速形成了领导高度重视、处室主动配合的良好工作氛围。2008年省发改委档案室也顺利通过省档案局的检查验收,评定为一级档案室。
那一天,省总工会的同志打电话感谢我提供的档案材料帮助国家挽回了1500万元的经济损失。我没有想到我的工作会那么有价值。从此我对档案工作更多了一份热爱
1994年12月,我接待了省总工会两位同志。他们拿着介绍信前来查阅两年前关于建设省职工教育培训文化活动中心的批复文件及相关资料。由于文件归档有序,我很快找出所需文件资料给他们查阅,前后不到十分钟时间,很简单的一件事情,我自己都没放在心上。但事后第三天,总工会的同志专门打电话来感谢,说我那天提供的文件资料帮助他们挽回了1500万元的经济损失。我当时大吃一惊,我没想到我的工作会有那么重要,那么有价值。1997年我接待扬州律师事务所一名同志,及时准确提供了有关项目文件供其查阅,使他们及时鉴定出一份通过复印而伪造的假文件,从而使工程承包单位避免了数千万元的重大经济损失。
我觉得服务是档案工作者的天职,服务不仅要让领导和机关干部满意,也要让普通百姓满意。记得
据粗略统计,这些年来我接待查阅档案的达数千人次,提供档案上万卷(件),并因此为国家挽回了近亿元的经济损失。我在这个并不那么亮眼的工作岗位上能够为国家挽回这么大的经济损失,能够为老百姓提供方便,我心里也很自豪。
10年前,领导征求我的意见调换工作岗位。我犹豫了一下,还是谢绝了。我看着那些亲手整理的案卷,我就觉得好似自己的孩子,舍不得离开
从23岁开始,已经搞了37年档案工作,可我从来就没想过要离开这份工作。10年前,省发改委领导找我谈话征求意见,让我换个工作岗位。想趁此机会换个好的业务处室。但当我走进库房,看着那一册一册的档案资料时,我就舍不得离开了。
我舍不得离开,因为这里倾注了我的心血。这里,有我亲手整理的档案。连这些档案和资料的卷内页码、顺序排列、卷面与盒脊的印写等,都是我亲自设计和完成的。甚至在我一个人忙不过来的时候,还把女儿叫来帮忙。在我眼里,这些档案就是我的爱人,这些档案就如同我的女儿,让我无法割舍。
我舍不得离开,因为这里集结了我的荣耀。参加工作以来,我几乎将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档案工作上,我的成绩和荣誉都在这里。37年里,我先后负责4个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其中2 个单位被晋升为一级档案室,并且均被省档案局评为档案工作先进单位。我个人也先后5次被评为全省档案系统先进个人,多次受到单位的嘉奖,被评为芙蓉百岗明星、优秀共产党员,并荣立二等功。
我舍不得离开,因为这里有我未了的责任。档案就是财富。收集好、守护好、保管好这些财富,就是我们这些档案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这些年我及时收集整理了改革开放成就展等重大活动、泛珠三角会议等重大会议、长株潭一体化及特大冰冻灾害相关资料立档归档,甚至经常在机关待销毁的资料中寻找具有存档价值的资料整理归档。记得1997年,省计委机关办公楼扩改,我在众多办公室废弃的资料中找到许多极具有存档价值的资料,并一一整理归档,避免了档案的损失和残缺。2009年,长株潭成立为厅级单位后,从我委机关搬迁到新址办公。他们搬走后,将一些废弃的资料扔到杂物中,等待处理。几天后的清晨,我在上班打开水路过此房间时,突然发现了这批新近被丢弃的资料,马上蹲在地上,细心翻看,觉得是一批很具保存价值的资料,就将这些资料捡回我的办公室,进行整理归档。这些年来,我已养成对文件材料特别敏感的习惯,只要看到那里有滥放滥丢的,我就像一个拾荒的人在哪里清清点点。我觉得,只要我没有退休,我就要尽到一个档案工作者的责任,为单位掌管好档案。
2007年,人事处组织民主推荐调研员,56岁的我高票入围,并得到了党组的任命。我和那些默默无闻的档案一起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和肯定
我对档案工作有感情,也更希望大家都能理解、重视和支持档案工作。如果没有大家的认可,我也有落寞的时候。
我是1998年5月选任副调研员的,当时也已经47了。这个年纪才到副处级,在大家眼里是属于进步比较慢的了。那时委里30多岁的处级干部有一大批,我的同龄人中有的已经走向厅局级领导岗位了。我不在乎当多大的官,但职务进步慢的问题,深深地刺激着我的自尊。我想,只要努力地工作,总会得到组织和同志们的认可。然而事与愿违。从2003年起,委里每次民主推荐干部,我总是得票不高,以至于自己56岁进57岁了,连个正处级也提不上。说句心里话,看到那些年轻人职务进步比我快,有的当了我的领导,我为他们高兴,但一想到自己快要退休了还是个副处级,得不到组织和同志们的认可,心里不免有点灰心。我总结来总结去,自己在档案室这个默默无闻的清贫岗位,每天打交道的除了文件还是文件,又不善于找领导和同志们表功,就认命了吧。
2007年,蒋作斌同志调任发改委主任,得知快退休的我总是因为民主推荐得票不多职务上不去时,亲自找我谈话了解情况。在档案室,蒋作斌主任用心地听我讲述档案工作的清贫与乐趣,动情地抚摸着那些摆放整齐整理有序的一册册案卷,仔细地翻阅我珍藏的20多本档案工作先进个人、立功证书。看着眼前这一切,我突然有种想哭的感觉。我为自己能得到领导的关注而想哭,也为这些象我一样默默无闻的档案能够得到领导的关注和抚摸而想哭,所有不快和怨气一下子消逝殆尽。2007年的调研员民主推荐会上,委领导动情地向大家介绍几年来档案工作取得的成绩,动情地向全委干部职工讲述我在档案室里默默无闻30多年的情况。我没有想到委领导会在推荐会前讲这番话,我终于忍不住哭了。那次,我以最高票被推选为正处级调研员。听到同志们的祝贺,听到同志们对我工作的理解与赞扬,我觉得这远比提拔正处级本身更让我高兴和快乐。说真的,我那时兴奋得象个孩子,心中充满感恩,更充满着对档案工作的激情。
37年,是人生的大半辈子。我的这大半辈子,与档案相厮守,平淡无奇,默默无闻,却日久生情,自得其乐,更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