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共服务 > 查档服务 > 全宗介绍

国民党中央军事机关档案汇集

发布时间:2015-12-28 湖南省档案局 sdaj.hunan.gov.cn 字体:     分享:
(一)机构概况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团结抗日,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湖南省境内的中共党的组织因此得以恢复与发展起来。 1937年12月,徐特立受中共中央委派,在长沙建立了八路军驻湘通讯处,为秘密恢复和发展湖南党的组织创造了条件。同时,任作民受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和中共湖北省临时工委的委派来湘,在中共湘江特委的基础上建立湖南特别委员会,书记任作民。 1938年1月,根据中共长江局的决定,中共湖南省工作委员会成立,书记高文华,直属长江局领导。并创办机关报――《观察日报》(该报于1939年4月被国民党查封)。同时,省工委与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的工作严格分开,省工委从事秘密工作,通讯处从事公开活动,并配合、掩护省工委的工作。 1938年7月,省工委改称中共湖南省委员会,书记高文华。此时,中共湖南各级党组织处于半公开状态。1938年10月,长江局撤销,省委由中共南方局领导。同年11月,省委与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分别迁往邵阳和沅陵(通讯处于12月也迁至邵阳)。 1939年6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平江惨案”,形势逆转。随后,省委根据南方局的指示,各地党组织从半公开转入秘密状态,并停止发展党员,撤退暴露了的党员干部,纯洁党的组织,清洗不良分子。此后,湖南党的组织规模逐渐缩小。 1939年12月,省委机关由邵阳迁衡阳。1940年2月,又迁至湘潭。1940年8月,徐特立被迫离湘,至此,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的工作全部结束。同年11月,省委机关又迁至湘乡县永丰镇(现属双丰县)。1941年春,中共湖南省委领导的湘南特委改属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领导。同年8月,湘南特委与南委失去联系后,复归省委领导。 1942年12月,省委负责人高文华等奉令撤离湖南赴延安,行前,省委将党的关系移交给周礼等人,省委改为中共湖南省工作委员会,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坚持斗争。 同时,中共湖南省委还领导着众多的抗日群众团体,主要有:湖南文化界抗敌后援会(1937年10月~1939年2月)、塘田战时讲学院(1938年6月~1939年4月)、湖南新生活运动促进会妇女工作委员会(1937年11月~1938年)、育英儿童抗敌工作团(1938年12月~1940年7月)、中苏文化协会湖南分会(1937年12月~1939年2月)等。  (二)档案情况及其内容 馆藏中共湖南省(工作)委员会(抗日战争时期)的档案,是在五六十年代几次大的征集工作中收集到的,主要由档案原件及原印件、原件照片等组成,暂时编有3―1号、3―2号、3―2/7号、3―4/7号、3--5/7号、3―6/7号、3―2/8号等档号,档案起止时间为1937~1945年,检索工具有文件目录等。另外,湖南省档案馆于1985年校编出版了《抗日战争时期湖南地下党历史文献选编》一书,收录了这一时期湖南党组织的许多重要历史文献。 档案主要内容:有中共湖南省(工)委给中央的报告与总结以路军驻湘通讯处在湖南活动的有关材料;中共中央及长江江局、南方局对湖南党的工作的指示;中共湘南特委、湘西特委及常益中心县委等地方党组织给省委的报告;还有徐特立、高文华、聂洪钧、郭光洲、任作民等主要领导人抗战期间在湖南工作时形成的各种文件材料。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湖南省委领导湖南人民进行抗日救亡运动的历史事实。同时也反映了共产党与国民党既联合又斗争的历史真相。 这些档案材料主要有抗日战争爆发,湖南人民抗日热潮空前高涨;有湘鄂赣边境及湘赣边境红军武装改编为新四军,开赴江南抗日前线抗日;湖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的成立及新四军驻平江嘉义通讯处的活动;中共湖南特委、工委、省委的建立与省委领导的特委、中心县委的恢复和发展;省委领导下的各抗日群众团体,如湖南文化界抗敌后援会、塘田战时讲学院、湖南新生活运动促进会妇女工作委员会、育英儿童抗敌工作 团、中苏文化协会湖南分会等机构的相继成立,有力地促进了工人、农民、青年、学生、妇女的抗日救亡活动;长沙文夕大火与省委的对策;湖南党组织的统战工作;省委机关先后迁邵阳、衡阳、湘潭、永丰等地办公;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的迁移及徐特立、王凌波被迫离湘;省委机关报《观察日报》的创办及其在邵阳被查封;“平江惨案”及湖南国共合作的逆转;湖南统一战线的破裂,省委及其领导的各级党组织转入地下;湘潭、邵阳、常德、益阳等十多个县党组织遭到破坏,许多共产党员被杀害;省委主要领导人离湘及湖南党组织规模缩小;省工委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南下支队挺进湖南以及湘鄂赣边区临时委员会、湘鄂赣军区及行政公署的建立;南下支队与省工委会师后组建湘中地委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