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不应忘记的反面教材
近年来,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为代表的右翼势力,公然参拜列有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企图否认侵略历史。不过人们对此并不奇怪。因为日本军国主义阴魂从未散去。二战以后,日本朝野总是有人在为战犯高唱赞歌,总想再续“大东亚共荣圈”。这是当年受害各国的人民永远都不会同意的。不禁勾起我对十九年前一些工作的记忆。
1995年9月,我看到人民日报的文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后,心中愤愤不平。想起了1982年在一个单位的废纸堆里找回的那本破烂不堪的《圣战美术》画册,便从档案馆库房翻了出来。这才开始注视它的原貌。
一、 是 什 么
画册采用八开纸,筒子页,铅字,日文印刷,通厚约四厘米。封面、封底没了,目录完整。收录的作品包括:陸军作战记录画(已缺失)、前线·铳后、雕塑(图)、参战勇士作品。四部分,共249幅。现存224幅。多为300名随军美工深入前线现场的代表作。每幅作品旁边,作者多写有100—300字的文字说明。目录前面,印有侵华陸军大将松井石根的序言和侵华重要头目坂垣征四郎等人的题字。还从文字中得知,排在前面的15幅纪录画,经过日本天皇、皇后的审览。就是这么一本画册,从文字到画面,极尽美化日本军国主义之能事,全面诋毁中国人民爱国抗战的壮举。但是书中记录的许许多多的侵华犯罪事实却是千真万确永远无法抵赖的。仅看其画图命名:宛平县城攻击图、居庸关战斗图、南苑攻击图、古北口总攻击图、八达岭长城线攻击图、崞县城攻击图、海南岛热国征旅等,就可看出侵华日军的野蛮和疯狂。不少作品的说明中,记录了日军进攻的具体时间、参战部队名称、战役或战斗的梗概。例如《开封突入图》,写明昭和13(1938)年6月5日下午8时45分从城东北角突入。《石家庄》图,写明昭和12年10月10日下午2时,坂西部队占领石家庄。有些作品,反映了日军炮火给中国城镇造成的巨大破坏。《大场镇》图说明:“昭和12(1937)年10月26日上午8时20分,期望的大场镇(属上海)回到了我军手中,所见房无一间完整,竹无一根未断,可知战斗之猛烈。”《废墟》图,则展示了上海江湾赛马场在日军重炸之下转瞬之间变成一片废墟的惨状。正如松井石根在序言中狂吠:“为彻底根除建立宏伟国家的障碍,必须战斗到粉碎敌国为止。”更有甚者,还需看第117幅《万宇廊(北京)》画页的说明:“北京作为历代都城长达千年,离现在近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是辉煌东洋文化的黄金时代,它也是以此地为中心展现的。有种很深的感受:虽说尽是长年的兵乱成了废墟,但是如今更是拥有昔日的面貌,东洋文化的精华都集中于此地。(译文)”它把中华文化变成了东洋文化,隐约显出要把日本首都迁到北京的野心。无怪乎整本画册未见“中国”二字,只称“支那”、“满洲”,似乎中华大地只是它东洋(日本)的一部分。
当时面对画册,越看心里越不平静。我们泱泱大国,竟能让小日本横冲直闯。为什么?中国太弱。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中坚领导中国人民百折不挠、经过八年全面抗战,才能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所以日本军国主义最痛恨中国共产党,在画册中污为“共匪”。日本军国主义的后继者做梦都想卷土重来,一直害怕中国强大。中华民族的后代应当了解《圣战美术》的反人性、反人道的反动本质,增强对军国主义复活的提防。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之际,正是公布这种历史材料的好时机。
二、 作 报 道
我决定向新闻媒体投稿。但必须克服一些困难。主要是时间太紧。县里的会议多,许多会必须参加。大会点名未到,当场批评,甚至要会后补课。局、馆的业务也有我的一份,走不了捷径,要时间来磨。白天难得有空,多靠晚上加班。有时稿子写到凌晨一、二点,妻子催叫几次,才算草作一篇。大约一个多月,写出约20篇短文,寄往几十个单位,心中得以稍安。
首先利用的是《邵东报》(头版)、县委《快讯》。次日,县档案馆迎来了一批批不速之客。他们都是来看《圣战美术》的。接着,湖南日报、邵阳日报、湖南经济报、今日女报、文化时报等陆续见报。苏州日报、北海日报、钦州湾报、九江日报、海口晚报等相继刊出。画幅中日军侵占苏州的罪证,令人印象深刻。其中松林义雄创作的《圣恩无边(苏州风景)》极具欺骗性。画面上近处的小桥和远处的城墙上走着肩扛大枪的鬼子。苏州市民则低着头从事各种劳动。图文大意:苏州苏州,风光明媚;气候宜人,民风醇雅;江流画舫,红灯弦歌。皇军来到古都,民众得以“安乐”。神津港人创作的《苏州外景(雨后)》,画面是河流、小桥、半边街,停船、日军、太阳旗。图文大意:诗一般的街,画一般的城;六道城门五道水,城里城外河相通;月落乌啼霜满天,寒山寺内有皇军。由此可知当时鬼子的气焰何等嚣张。山西日报、解放日报、南国早报、安徽工人报都刊用了。羊城晚报于9月22日见报。牛城晚报于10月12日全文转载。
三、 有 后 续
稿件寄出,事情未完。蒙城县政协来信,望我将日军侵占蒙城的画页《展望哨》复印邮寄。我照办。不久,他们在其《文史资料》上同时刊出我的稿件和复印件。山西忻州及原平等县纷纷来信,要求复印《圣战美术》中的有关画页。这里曾经发生过抗日时期的重大战役——忻口战役。国共两军合作,给了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我八路军在阳明堡炸毁敌机24架,就是这次战役中的军事行动。但是最终没能阻止敌人的进攻态势。故敌人在这里留下了较多的画幅。接信后,立即将《娘子关》等10幅画页及有关目录复印寄出。但忻州市政府仍不满意。因为尚有《忻口镇攻击图》等两幅彩画仅存目录,而画页早被撕去。此时我想,日军败退回国方向是在东部沿海。《圣战美术》在沿海的遗存可能性较大,不可能仅存孤本。便写信向沿海一些档案馆征询。不久,浙江省档案馆热情回函,告我,临安有此馆藏。我随即转告忻州,使其如愿以偿。很快就收到了忻州写来的感谢信。苏州一位收藏爱好者黄先生,见报后立即给我写信:“出于对历史的正视与追忆”,希望能得到《圣战美术》中的苏州画页。我未多考虑,请人复印寄去四张。正在筹建中的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由市委副书记陈至立任顾问、副市长龚学平任组长。他们见到解放日报后,给我局来信说:“日军自己编印的侵华史料《圣战美术》画册,从中可以反映出日军侵犯上海的累累罪行,本馆特别需要这方面的资料。”我毫不迟疑,复印寄去7幅画图和有关序言、目录、题字。此外,还应邀为北海方面做了类似的工作。
大约事过10年的某一天,中央电视台李瑞英同志播出:某地发现侵华日军遗物《圣战美术》。
四、 谈 感 想
通过上述活动让我感受到:《圣战美术》这份侵华日军自编史料,原想作为宣扬其“丰功伟绩”的历史实录而“流芳百世”,到头来却成了侵华犯罪的自供状而遗臭万年,成了中华民族的反面历史教材。它激励我们牢记历史,发愤图强,共圆强国梦,决不让苦难重现。《圣战美术》是一份不可再生的档案史料。我们要永远珍藏下去,用于教育子孙后代,让这份反面教材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振兴中华的正能量。 (邵东县档案局 曾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