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共服务 > 查档服务 > 利用事例

王光美遗物征集轶事

发布时间:2014-11-25 湖南省档案局 sdaj.hunan.gov.cn 字体:     分享:

  2007年仲夏,天气异常闷热。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和文物保管部刘伯强一道前往北京木樨地刘少奇主席夫人王光美的家。此行目的是将她的遗物征集到湖南刘少奇纪念馆(设在宁乡县花明楼镇)。  

  对于王光美的家,我并不陌生,因为工作关系,每年我都要去一两次。每次去的时候,她老人家总是很慈祥地坐在客厅那略显破旧的黑色皮沙发上,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亲切地询问家乡的一切,不时还示意我不要太拘谨。临走前,她常常用手梳理一下稀疏花白的头发,努力挺直自己的身体,总希望镜头前面的她精神状态很好,希望家乡的父老乡亲不要挂念她。 

  坐了整整一天的火车,刚踏上北京的土地,来不及休息,我们马上就和她的秘书王筱苏联系清理遗物及托运事宜。2006年10月13日,王光美在北京305医院病逝,到现在已经过了大半年。两年前的这个时候,我和易凤葵馆长到她家汇报馆里情况。汇报完毕,易馆长还动情地向她朗诵了《花明楼所知道的刘少奇》一书的部分章节,读到感人处,只见她饱经磨难与沧桑的眼眶里满含热泪。两年后,客厅中一切摆设依旧,只是当年那光彩照人、风范与品格俱佳的女主人不辞而别。而现在物是人非,我们却要来接受她的遗物,不觉感慨万千。 

  接下来的几天,紧张而忙碌。从整理书柜入手,一本本书装进纸箱内,其中大部分是她生前读过和友人赠送的,一部分是刘少奇主席曾经批阅过的。书是来不及细细翻阅了,只是在装箱时,简单地瞄过书的封面或书脊,但书的分量和价值,却能掂量出来。书桌上各种纪念品和小摆设非常多,尤其是相框、花瓶比较多,在清理和打包时就需格外小心,先用泡沫塑料和伸缩膜将它包好,注明“小心轻放”的字样,并提醒搬运工人。衣服被褥较好收拾,只需寻几个干净的箱子,用塑料膜裹好就行。最难搬运的是她卧室里的那个4门衣柜,需要熟练工人用工具全部将它卸下,一件件地进行包装,才能将它搬运到车上。 

  北京的仲夏,气温一点都不比南方低,天气闷热,我们汗流浃背地干了整整两天。每天都是一大早从住处赶来,中午就在楼下吃份便餐,一直干到下午5时。在整理遗物过程中,我们每天都处于亢奋状态,随时都有精彩的东西冒出来(实际上,她的每一件物品每一本书对于我们而言,都是十分珍贵的。)有一句话叫“淘宝”,我们不是淘,是装宝,用木箱、纸箱,一箱箱地装。尽管有些水土不服,尽管整理到陈年旧物时免不了尘埃飞扬,但我们都不曾停下手来。尤其是整理那个大衣柜和鞋柜时,这种情绪更浓。我们小心翼翼地将裹在衣服外面的塑料膜去掉,然后让王秘书和保姆赵阿姨介绍每一件衣服的由来、流传经历,以及每件衣服背后的故事。自己则用纸笔详细地记录,然后用数码相机将它拍摄,再打好包,标明记号。在整理鞋子和手提包时,同事突然对着一个棕色手提包惊喜地说,这个包在照片上见过,仔细一辨认是1963年王光美同志陪同刘少奇主席出访东南亚四国时用过的,连同手提包一块的还有她穿过的羊绒大衣、皮鞋,以及刘少奇主席戴过的礼帽和草帽。这些颇具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的物件,令我们心情无比激动,仿佛自己的思绪透过这些见证历史的物件,回到了上世纪60年代初,少奇同志和夫人王光美等人冲破敌对势力的重重阻挠,为了拓展新中国的外交事业殚精竭虑。 

  每个人搬家时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当你的书与物,装在书柜中衣柜中,你不会感觉它有多少,但将这些东西都打包搬运起来,便会觉得怎么会有这么多呀。当时,我们这种感觉十分强烈,怎么有这么多东西呀,两个房间都摆得满满的,到底用多大的车子才能将这些东西安全运回湖南,我们心里都没有底,只好托熟人找了一家信誉好的物流公司,让他们派专人负责包装和搬运。因木樨地不能进货车,物流公司采用“老鼠搬家”的方式,花了整整一天,用依维柯客车转装了3次才将王光美生前3600多件遗物安全运到货运场地,再用一辆专用大卡车,历经48个小时,终于将这些珍贵遗物安全运回花明楼刘少奇的故乡。 

  如今这些珍贵的遗物,已完好无损地摆放在刘少奇纪念馆的文物库房中。2008年11月24日,刘少奇诞辰110周年纪念日,该馆重新布展的伟大的探索者、卓越的领导人——刘少奇生平思想陈列中,已经有30多件珍贵文物与见面,无声地诉说着刘少奇与王光美这对伟人夫妇辉煌背后的平凡人生。  (长沙市档案局  孙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