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年前在株洲短暂工作,二十五年后想补齐档案资料,从北京找到武汉,从武汉找到株洲,黄先生的寻档过程很艰辛,但结果很幸运,当然,他最感谢的是株洲市档案馆。
1991年大学毕业后,黄先生分配至株洲某设计院工作,后又先后调至多个市直机关工作,2002年后调至北京工作。2016年,黄先生被告知因个人档案中缺少一些重要材料,如大学毕业时的报到单、原单位调出调入的介绍信等,人才中心无法接收他的档案,而且在退休时将会无法认定工龄。
2016年9月,黄先生专程南下,到武汉就读过的大学寻找档案资料,可就读的大学早已合并,无从找起。又跑到株洲原来工作过的单位,工作人员已经换了几拨,有些单位甚至都已更名或撤销合并了。
2017年3月,黄先生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了株洲市档案馆。根据黄先生提供的线索,市档案馆调取了与之相关的案卷,一页页翻阅,可并没有找到黄先生的信息。正当黄先生失望至极时,工作人员提醒他尽力回想是否还有其他线索,黄先生突然记起,他当时去报到的工作单位是市建委,再由市建委分到设计院。果然,工作人员在市建委的全宗里找到了一盒“高等学校毕业生统一分配工作报到通知书”,里面有黄先生的个人资料。随后,通过多次检索查找,黄先生的当年工作证明文件全部找齐。
看着早已泛黄的档案,黄先生激动不已,“我两下株洲、武汉,总算是没白费功夫,这些小纸片终于可以证明我的工龄了!”几天后,一封表示感谢的电子邮件发到了株洲市档案馆。
(株洲市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