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利用事例:为国育才 续传薪火
档案利用事例:为国育才 续传薪火
楚怡高级工业学校由我国著名教育家陈润霖先生1911年创办于长沙。陈润霖先生早年官派留学日本,回国后立志以“教育救国,工业救国”为己任,在长沙先后创办了楚怡小学、楚怡中学、楚怡高级工业学校、楚怡幼稚园“三校一园”的独特教育体系,旨在系统培养社会人才。1938年日军侵略,一场“文夕大火”使得颇具规模的长沙楚工学校毁于一旦。为躲避战争,陈校长迁校至新化白沙洲,购置土地重建校舍,艰难办校8年,直到抗战胜利后1946年才迁返长沙。而终日为复校操劳奔波的陈校长却没来得及同师生们一共感受喜悦,于返回新化的途中病逝辞世,安葬在白沙洲楚工校园,享年67岁。
为了不使这所百年历史名校从此灭迹,楚怡后人奋力多方呼吁,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经新化县文物局实地勘察楚工校址后表示:楚工校址整体结构尚存,具有历史意义和文物保护价值。娄底市政府决定,将楚工学校新化旧址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建设陈列馆,作为抗日战争教育基地。
新化校址现存有砖木台梁式结构房屋三栋,学校陈列馆将以此三栋房屋作为布展主体,全面回顾陈润霖校长的生平轨迹,还原楚怡办学的历史原貌,展示楚怡学人的非凡成就。眼下相关的文物修缮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收集布展资料成为筹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无奈历经战火流离,楚怡学校的大量资料早已散失,所幸在省档案馆馆藏中还保存有关于楚怡学校概况、校董事会及校长任免视察报告、教职员工和学生名册等内容的珍贵材料,令陈列馆的筹建人员喜出望外。在这些异常珍贵的档案中,还意外发现了国务院原总理朱镕基的一份成绩单。这份发黄的成绩单填于1945年4月份,真实地反映了朱镕基就读于楚怡中学高中部机械科的学习情况。朱镕基总理曾在长沙市楚怡学校百年华诞时给学校发来贺信,信中他深情地回忆了在楚怡学校就学的经历:“我虽然只在楚怡新化校址就读一个学期,但正逢日本侵略军攻占长沙,面临无家可归之际,国破家亡之感终生难忘。唯愿母校之年轻学友发愤自强,刻苦学习,诚信做人,振兴我中华民族,实有厚望。”实际上,为国家建设贡献才智的楚怡学子不仅有原总理朱镕基、中组部原副部长李锐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更有像建筑学家刘敦祯、工程力学家粟一凡、冶金专家黄其兴等各类行业领军人才。随着一份份档案的发现,那段在战火中办学的峥嵘岁月也再次鲜活起来。
在全民抗战时期,我省的教育事业仍在抗战峰火中坚强求存,为支持抗战、重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楚怡学校陈列馆所展示不只是一所百年名校的历史变迁,更是爱国教育者们不畏艰辛、续传薪火的见证。据了解,陈列馆将作为抗战教育基地于今年10月14日、陈润霖先生诞辰日免费向公众开放。
(接待利用部 罗艳 鄢丽)
主办单位: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档案局)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省委大院四办 电话:0731-81121387
湖南省档案馆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省委大院三办 电话:0731-81127010
查档地址:长沙市芙蓉区车站北路205号 湖南省档案馆 查档电话:0731-81128555 邮编:410001 网站标识码:4300000040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302000524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备案号:湘ICP备20210120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