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生风华
在历史深处,曾经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学校叫“厚生会计讲习所”,后改名为“私立厚生会计补习学校”,她就是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的前身,是民国时期湖南办学历史较早的培养会计专门人才的职业学校。从学校创办,到解放初期政府接管的湖南厚生会计学校,虽经战火停办、复办,几经搬迁,但这所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为解决我国当时社会发展与优秀会计人才不足之间的矛盾、促进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为了向世人揭开这段尘封的历史,作家吴先生来到省档案馆收集历史资料、积累写作素材。《厚生风华·罗徵年传》是吴先生正在构思创作的一部民国题材的小说,讲述了厚生会计学校校长罗徵年一生创办学校的经历,尤其是在抗战期间,罗校长为了保存中国经济人才的火种,带领全校师生辗转三次迁移,抗战结束后,将厚生会计学校创办成中国三大会计学校之一的奇特经历。厚生会计讲习所创办于1933年4月,由著名的经济学家、翻译家陈家瓒任所长,校址在长沙市潮宗街楠木厅四号。1938年长沙“文夕大火”,楠木厅被焚而学校停办。闯荡商海多年的商人罗徵年,知晓精通改良簿记之人才对于公私事业发展的重要性,早有创办会计学校的想法。1940年,当得知厚生会计讲习所停办后欲复之艰,罗徴年便倾其积蓄和房产,全部投入到学校重办之中。1941年9月,厚生会计讲习所终于在长沙恢复招生开学。1942年更名为私立厚生会计学校。罗徵年带领师生在战火中辗转办学,救亡图存,使学校不断壮大并成为湖南知名的会计学校,直至解放后交政府接管。在创办会计教育十多年期间,罗徵年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共培养各层次会计人才数千人。这些会计人才遍布全省,成为民国时期和新中国经济建设的骨干。
虽然是小说题材,但小说的故事人物和情节主线都是真实发生过的历史,要成功还原这样一位民国时期的优秀教育家并非易事。因此创作者吴先生不敢怠慢,多方收集当年学校创办过程中的诸多历史细节,可惜收获甚微。说明来意的吴先生在我馆工作人员的指引下,着重查阅了民国教育厅的卷宗,没想到发现意外之喜!我馆馆藏的民国教育厅档案,囊括了民国时期湖南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的丰富原始资料。在这当中,吴先生惊喜地发现了大量有关私立厚生会计学校的档案资料。这其中,主要有学校的创始时间、地点、人物和人物关系,抗战期间罗徵年写给教育厅厅长的信件,以及教育厅的学科建设、会计专业资料和不同时期教师们的工作履历。这些珍贵的原始资料也填补了湖南民国时期商学教育史的空白,为湖南商学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素材。
(查阅利用部 罗艳 鄢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