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共服务 > 查档服务 > 利用事例

利用湖南历史档案重现“中国锰都”之百年沧桑

发布时间:2024-10-23 湖南省档案局 sdaj.hunan.gov.cn 字体:     分享:

 湘潭的锰矿资源发现于1913年,是近现代中国最大的锰矿产区,在近百余年间,为我国工业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矿产资源。2019年,“中国锰都”湘潭锰矿入选第二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由此进入发掘矿区历史文化遗产、建设矿山公园和博物馆的新阶段。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湘潭锰矿编修矿志时,矿里的老一辈文史工作者多次前往湖南省档案馆抄录与湘潭锰矿有关的历史档案,这些手抄的资料至今仍然保留在湘锰事务中心的档案室中。由于进行国家社会科学一般项目《“中国锰都”矿区社会转型研究(1877—1953)》的研究工作,我得到湘锰事务中心的大力支持,看到四十多年前老前辈们的手抄版档案,按图索骥,来到湖南省档案馆进一步搜集资料。

令我惊喜的是,相比于十多年前我第一次来湖南省档案馆查阅档案,现在省档的查档条件和档案电子化程度已经有质的飞跃。省档所藏的民国档案已全部数字化,几乎完全公开,读者可以在查档室的电脑上看到经过精心修复、清晰扫描和编号的档案页,查阅十分方便。对于学术研究者来说,这是非常幸运的事。湖南省建设厅全宗中关于矿业的档案汗牛充栋,数量庞大,是一座研究近现代史的史料宝库。此前,限于档案查阅的条件,档案利用率不高,现在,湖南省档案馆的档案查阅服务优质便捷,大量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来到省档,利用这些档案撰写学术专著和论文。

锰矿虽然是一个小矿种,档案数量相对较少,但湖南省档案馆所藏的档案为我的国社科项目提供了关键的史料支撑。要对近代中国锰矿业与矿区社会历史进行系统整理与深入剖析,重现“中国锰都”之百年沧桑,必须利用省档所藏的湖南锰矿档案。这些档案和研究成果也将应用于“中国锰都”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利用中,让工业遗产发挥其教育、文娱与活络地方经济的多维价值。可以说,湖南省档案馆所进行的档案修复、整理、电子化的工作,居功至伟!

                    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陈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