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帝陵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境内的九嶷山,是我国上古时期五帝一定之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舜帝有虞氏的陵寝。舜,姚姓,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帝,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载:“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据《陵墓志》记载舜帝陵我国“最古老的陵墓”。陵内有“帝舜有虞氏之陵”碑,相传为汉代零陵郡守徐俭所立,碑高2米,宽1.5米,碑文录书阳刻,线刻云龙护卫。
舜帝陵修筑始于三代时夏朝。三代时筑舜庙于大阳溪(今宁远县大阳洞一带)白鹤观前。秦汉时移于玉王岩前。明洪武四年(1371),明太祖朱元璋修舜帝陵于舜源峰下,以舜源峰的雄伟气势为陵山,将陵、庙合一。清乾隆年间朝廷拨巨款对舜帝陵庙进一步加以扩建,规模更为宏伟。扩建后的祀庙规模为正殿三楹,后殿一楹,龙亭一座,拜亭一座,东西朝房各三间,大门一楹,两旁碑亭各一座。雍正三年至七年,又一次大规模修缮陵庙,往后年久失修,几近荒废。1935年后殿毁于大火。1942年,简陋修复,没有恢复原有规模。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将舜帝陵庙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省政府拨款修复陵庙围墙。1990年,省政府又拨款修复舜帝陵寝殿,1992年,省人民政府投资数千万元,进行全面抢修,2000年完工。全面抢修后的舜帝陵恢复了清雍正年间的规模,建筑占地50000平方米,建设面积3000多平方米,分成两上自然院落,11个单体建筑,三面筑宫墙,宫墙内中轴线上由北至南分别为山门、午门、拜殿、正殿、寝殿,两侧为祭碑房、厢房。所有建筑造型端庄,气势恢宏。宫墙外修有神道、金水桥、华表等。其中主体建筑正殿为重檐殿顶,殿宽36.6米,进深18.8米,檐设双重斗拱,顶覆黄色硫璃,正殿内有舜帝铜像。殿基须弥座,殿前月台由花岗石素面砌筑,踏垛雕龙御道,殿四周与月台有汉白玉石栏杆环绕,52根直径60公分的巨大石柱、木柱、龙柱支撑起全高18米的正殿,金碧辉煌,蔚为壮观。
舜帝陵规模宏大,建筑雄伟,陵区内古木参天,石雕、楹联韵味无穷,壁绘栩栩如生,祭碑房里保存完好的36块历代祭碑,它们与陵碑、抚瑶颂碑是珍贵的历史文物,价值连城。陵庙四周枫柏扶荫,舜源峰耸峙其后,峰上古木繁茂,峰顶古老石枞仰天临风,更增添舜帝陵庄严肃穆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