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年
1949年解放前,全省灾情很严重,滨湖水灾更突出,溃、渍灾田4275371亩,重灾民129万人,加之国民党军队溃退时进行了严重的破坏,群众生活十分困难。本年又有69个县、市遭受不同程度的水、旱灾害,受灾面积达300多万亩。因而春夏荒期间,约有70~80%的农民生产、生活上有困难,灾荒户达6017028人,占全省总人口21%。通过各种办法解决后,必须国家救济的尚有250万人,占总人口8.15%。如衡阳地区仅夏荒缺粮的就有600279人,占总人口(346万)的17.6%,缺粮1060万斤。
本年度开支农村救济款191854元,救济粮37504008斤。
一九五一年
全省受灾的有26个县(市),受灾面积7103459亩,灾民约800万人。春夏荒期间,缺粮的困难户一般在15―20%,严重地区达30~40%。全省春夏荒期间需要救济的有240万人,占总人口8%,以湘西和衡阳、邵阳等地区较为严重,湘潭、常德等地区较轻。湘潭地区夏荒缺粮的困难户占10%,其中有3~4%的缺粮户无劳力或困难过大,无法进行生产自救解决。
本年度开支农村救济款462000元。
一九五二年
全省受灾县59个,受灾面积325万7444亩,灾民696万9232人。春夏荒的困难面和救济面与1951年基本相等,但具体到各个地区则有变化,特别是这年夏荒缺粮面
比春荒大。全省春夏荒缺粮面仍在15~20%左右,需要救济的24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8%。
1951年大部分地区丰收,但部分地区旱灾严重。1952年入春以来,雨雪过多,冬季作物减产。常德、沅陵、邵阳三专区减产较重,豆类一般减产50%,油菜减产30%,麦子减产20%,加上“三反”“五反”一度土特产滞销,副业生产收入减少,部分地区发生春荒(主要是1951年灾区、老根据地、少数民族地区、基本缺粮山区以及湘西、湘南新土改和尚未土改区),缺粮人口100万人,湘西各县达10%。入夏之后,虽土特产销路基本打开,农村借贷关系亦有某些程度开展,由于小春歉收,又当润五月,荒期比往年长,除湘西三专区外,大部地区夏荒缺粮面比春荒大,衡阳县缺粮人口占24%。郴州专区缺粮人口15~20%,其中最困难的有3~5%。
本年度开支农村救济费2754593元。
一九五三年
全省受灾的有86个县(市),受灾面积762万2413亩,灾民377万5786人。春夏荒期间缺粮困难户占15%,需要救济的224万人,占总人口7.4%。春荒救济一般地区占总人口2%,严重地区在3~5%以上,平均占3%;夏荒救济面为3~5%。常德专区缺粮户占20%,其中有4%的户春荒就断粮。湘南区6%的户、5%的人春荒全部缺粮。
本年度开支农村救济费3832158元。
一九五四年
全省遭受了百年未有的大水灾,滨湖地区堤垸绝大部分溃决,山区暴发山洪。全省受灾的有82个县(市),受灾面积1313万亩,减产粮食44.2亿斤,灾民有600多万人,需要救济的398万人,其中湖区救济的有182万人。
春荒重灾区严重困难户13~15%,轻灾区5~7%,一般地区2~3%;夏荒救济户120万人,占总人口3.8%。春夏荒共救济216万人,占总人口7.2%。
本年度开支农村救灾款3835万元,救济款602万3551元。
一九五五年
全省受灾县(市)85个,受灾面积366万4973亩,灾民达275万2307人。由于1954年滨湖水灾严重,1955年春夏荒救济人数超过了前三年。
春荒救济282万4800人,占全省总人口8.9%。其中:溃垸灾区救济面80.73%,渍灾区35.11%,山洪、旱灾区10.5%,非灾区5%;夏荒救济301万人,占全省总人口9.6%。其中:滨湖沿江地区救济面57.1%,189万人;一般地区救济面4%,112万人。
本年度开支农村救济款578万3000元。
一九五六年
全省遭受了极其严重的旱灾,受灾面积2543万7487亩(其中成灾1389万3733
亩),占播种面积31.2%。此外还有水灾受灾面积158万5060亩。全省主杂粮比1955
年实际产量减产17亿9916万7300斤。灾民993万9718人,其中最严重的约300万人。灾情以邵阳、衡阳两专区最重,郴州、黔阳专区次之,自治州、常德、湘潭三专区较轻。由于灾情的插花性大,部分丰产县、乡中,也有一些灾乡、灾社(农业全作社)。
春荒救济面3.8%,116万人;夏荒救济面2.9%,95万人。全省春夏期间需要救济的211万人,占总人口6.8%。
本年度开支农村救灾款1070万元,救济款572万元。
一九五七年
由于1956年旱灾严重,1957年春夏荒救济任务很大。春夏荒期间重灾救济面17%,轻灾区15%,非灾区3.5%。全省需要救济的350万人,占总人口11.2%。
1957年也遭受了旱、水灾,受灾的有48个县,受灾面积703万亩(其中旱灾成灾面积占668万亩),有5059个农业社减了产,成灾人口302万人,其中重灾民93万,减产粮食88261万斤(各县增减相抵后实际减产数)。
本年度开支农村救灾款1334万3529元,农村社会救济款261万2963元。
一九五八年
全省有64个县(市)遭受了一些插花内性的水、旱灾害,受灾面积722万亩,占播种面积6.3%,因灾损失产量面积424万亩,减产粮食76831万斤。全省春夏荒困难户500万人,需要救济的150万人,占农村总人口4.8%。春荒缺粮面一般占10~20%左右;缺钱面在20~30%,多的达40%。郴州地区缺粮户占总户24.6%;隆回县缺钱户占30~40%;桂阳县需生活贷款的占27.8%;湘潭地区缺钱、缺粮户一般占10~15%。
本年度开支农村救灾款283万3000元,农村社会救济款530万1000元。
[$page$]
一九五九年
3月下旬至6月中旬,连续发生山洪、渍水、风雹等自然灾害。其中主要是山洪灾。全省受灾的有70个县(市)。据本年10月省委救灾工作会议上统计,受灾面积2028万亩,成灾面积1148万亩,减产粮食24亿斤。减产11%以上的大队人口810万人,其中减产41%以上的大队人口147万人。灾情以郴州、衡阳、邵阳、黔阳等专区较为严重。如郴州专区4月下旬以来,全区8个县除汝桂只发生一次山洪外,其余7县均先后受灾3~6次。仅以山洪统计:受灾的大队有4492个,占全省大队数(17604个)的25%,受灾人口510余万人,其中重灾民约40余万人。这年春夏荒严重困难户有14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4.5%。
本年度开支农村救灾款148万元,救济款40009718元。
一九六○年
全省受灾面积4328万亩,成灾面积2604万亩。据60年9月带到中央开会的材料,减产主杂粮29.1亿斤,减产皮棉一千万斤。春夏荒期间需要救济的32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10.4%。
本年度开支农村救灾款3193000元,农村社会救济款842万3000元。
一九六一年
全省受灾面积2990万亩,成灾面积1812万亩,减产粮食27.48亿斤。据1961年8月3日统计:全省有78个县(市)、1659个公社,22402个大队受旱,受灾面积899万7千4百亩,占播种面积30.7%。灾情以衡阳、常德、自治州、黔阳四专区较严重,湘潭、邵阳地区较轻。受旱严重的有20个县(市)。另6月上旬全省又有57个县(市)1009个公社9362个大队遭受水灾,受灾面积达230万亩,成灾人口221万人,其中重灾民90万人,受灾严重的有28个县(市)。耒阳县有74%的公社、50%的大队受灾,成灾田亩占全县田亩12.7%,成灾人口占全县总人口19.5%。
本年度开支救灾款25800248元,救济款8423000元。
一九六二年
全省遭受了仅次于1954年的大水灾,5月上旬至6月初大部分地区遭受山洪。湘江下游堤垸溃渍灾害严重,以衡阳、湘潭专区和长沙、株洲两市湘江沿岸地区灾情严重,邵阳专区次之。严重的有衡山、衡南、衡阳县(市)、邵东、武冈、隆回、邵阳县(市)、攸县、茶陵、醴陵、湘潭县(市)、株洲、长沙等16个县(市)。受灾公社1551个、大队14690个,生产队101735个(其中基本失收生产队14986个)。受灾人口442万,耕地面积398.4万亩,冲垮和损坏水利工程46069处,倒塌房屋53855间。
这年全年受灾面积为1538万亩(其中成灾 644万亩),占播种面积16.8%,减产粮食12亿3408万斤,灾民379万人,其中重灾民175万人。
全省春荒缺粮面一般为40~60%,有的地区达80%以上。据粮食厅61年12月底
统计:全省农村后段(1~7月)口粮每人每月平均在20斤以下的有1355万2150人。夏荒缺粮面基本与春荒相等。据调查,夏荒缺钱买粮的占灾区总人数27.6%(重灾区占5~10%),全省约318万人,其中需要救济的120万人。
本年度开支农村救济款784万5632元,农村社会救济款1034万1918元。
一九六三年
全省遭受了百年未有的大旱灾,有些地方是三、四百年来所罕见的。灾情特点是:旱的早、时间长、面积大、程度深、成片灾多、减产严重。湘南和湘中部分地区连续干旱达300多天。全省受灾面积3178万亩(其中成灾2090万亩),占播种面积33.74%,减产粮食42亿1613万斤,成灾人口1064万人,其中重灾民556万人。灾情尤以郴州、衡阳、邵阳、零陵四专区最重。全省减产30%以上的有29个县,其中减产50%以上有耒阳、嘉禾、永兴、宜章、安仁、衡南、衡山、邵阳、武冈、茶陵等10个县,受灾生产队占全省总队51%,人口占全省总人口51.9%,受灾田亩占全省水田39%。
5月上旬至中旬,又有宁乡、湘乡、攸县、湘潭、桃源、邵东、衡阳、祁东等8县先后遭受狂风暴雨侵袭,雨量多达300毫米,风力达7~8级。受水灾最严重是宁乡县,全县76个公社,受灾的有73个(其中严重的36个),占96%;其次是湘乡县,全县74个公社,受灾的有56个(其中严重的32个),占75.6%。
本年度开支救灾款953.9万元,救济款786.5万元。
一九六四年
由于1963年遭受严重旱灾,1964年春夏荒救济任务比往年大。春荒缺粮户约1253万人,其中需救济的占总人口39%。特重灾队救济面36.9%,重灾队20.8%,一般灾队8.4%;夏荒缺粮户1438万人,其中需要救济的324万人,占总人口10%。特重灾队救济面占34%,重灾队占30%,轻灾队占25%。全省春夏荒期间下拨口粮救济款2095万元,帮助600多万灾民和困难户解决了缺钱买粮的困难。
本年度的灾情未最后核定,现就已掌握的情况分述如下:
人春2~6月,全省有68个县(市)先后遭受冰冻、风雹、山洪等自然灾害。据各地汇报情况统计:受灾面积433万亩(其中春收作物受灾面积206万亩),成灾面积44万7611亩,损坏倒塌房屋318809 间(其中倒房28451间),死伤猪牛14767头,死231人,伤2335人。
入夏(7~8月)滨湖地区又遭受了从1954年以来最严重的溃渍灾害。受灾的有10县,溃渍大小垸子61个,受灾面积450万亩,其中成灾面积308万亩,比计划总产量减产6.7亿斤,成灾人口148万人,其中特重灾民22万(包括城西、安犹两垸7万),重灾民45万,轻灾民81万。倒塌房屋22590间,损坏房屋69703间,死53人,死亡大牲畜398头。灾情以安乡、湘阴、南县最重,华容、岳阳、临湘、澧县次之,沅江、汉寿、常德等县较轻。
另外7~9月全省还遭受不同程度的旱灾,据省防汛指挥部截至9月10日止的统计:全省受旱面积320万亩。其中脱水的247万亩,开坼的46.35万亩,过白的18.02万亩,枯萎的7.89万亩,灾情以湘潭、益阳、自治州、岳阳、衡阳等五专区较重。
7月23~24日,全省有宁乡、益阳、平江、岳阳、临湘、湘乡、隆回、攸县、湘潭等9县遭受风灾。受灾的有3197个生产队,倒房屋3865间,损坏房屋 32519间,死伤猪牛171头,损坏农、家具14473件,死22人,伤250人。受灾较重的是宁乡、平江、隆回等三县。
本年截至10月底止,已支出救灾款2475万元,救济款707.5万元。
湖南省民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