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洞庭湖简介

湖南省档案局 hnsdaj.hunan.gov.cn 时间:2006-09-28 【字体:
  

  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的荆江南岸,湖南省北部,地跨湘、鄂两省,是我国重要的产粮区和渔业基地。自古以来,洞庭湖的范围就非常辽阔,“横亘八百里,日月若出没于其中”,气势雄伟。解放前,由于封建地主和反动统治者竞相围垦,大小堤垸星罗棋布,水道紊乱,湖面日窄,湖床日浅,内渍外涝,以致灾情连年不断,仅解放前20年就发生重大水灾4次,每次溃渍面积都在400万亩以上。解放后,为了解除湖区人民的水灾困扰,党和政府对洞庭湖进行了全面的整治修理,其中规模较大的有3次。

  荆江分洪工程。1950年冬经毛泽东批准,由湖北、湖南两省承担,1952年4月5日,工程全面开工,参加工程的工农兵群众达30万人,经过3个月的奋战,到6月20日全部竣工。整个工程包括在荆江以南,安乡以北,虎渡河以东,920多平方公里的地区,建筑了一个大型水库(蓄洪区);在水库北端太平口地带,建筑了一座长达1054米的进洪闸;在水库南端的黄山头地带,建筑了一座长达3360米的节制闸;在水库的四周建筑了一道围堤,包括安乡河北堤,黄天湖新堤,虎渡河东堤等等,在荆江北岸对长达133公里的荆江大堤进行培养加固工作。荆江分洪工程竣工后,水库(蓄洪区)可容纳洪水60亿立方米,使江汉平原300万人民、800万亩良田免遭洪水灾害,每年30多亿斤稻谷和1.2亿多斤棉花生产得到保障。同时能保证长江航运畅通,便利东西物资交流,特别是在湘、资、沅、澧四水同时涨水时,扼止长江洪水经虎渡河流入洞庭湖,在分洪时,可减少长江由四口流入洞庭湖的洪量,减少了洪水对洞庭湖的威胁。

  整修南洞庭湖工程。经中央、中南军政委员会批准,1952年11月10日,湖南省委、省政府、湖南军区发布了整修南洞庭湖的总动员令,12月15日全面开工,参加施工的民工共25万人、干部1万余人,经过3个多月的艰苦奋战,于1953年3月20日全部完工。新修大堤530多里,兴建水闸3座,堵塞河口13处,同时结合整理资水洪道,将全区41个垸子并为3个大垸,缩短了堤线,有利于防汛、排积。整修工程的完成,大大改变了南洞庭湖区域的面貌,减轻了湘、资尾闾地区历史性的洪水威胁,可使南洞庭湖区域72万亩良田、3.6亿斤稻谷的丰收得到保障。由于并垸堵流,增加了耕地6万亩,每年可增产稻谷3000余万斤;增加了内湖面积14.8万亩,有利于资水两岸垸田的冬季排渍和环湖各垸的排渍;减少了湘、资两水相互顶托给南洞庭湖造成的危害。

  洞庭湖堤垸修复工程。1954年特大洪水之后,党和政府领导湖区人民开展了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斗争。1954年10月18日,湖南省政府作出了《关于修复洞庭湖堤垸工程的决定》,全省动员80多万民工,1万多名干部,于12月1日全面开工。整个工程包括西洞庭湖、大通湖、南洞庭湖的重点蓄洪垦殖区和260个堤垸的修复、建闸、开河等。经过4个多月的奋战,全部工程于1955年4月15日胜利完成。共新修和培修垸堤4710公里,堵口62处,清除隐患30428处,开挖引河17113米,刨除阻水废堤53300米,新建大型水闸、中型涵闸和小型石闸25座,扩大有效蓄洪量62.6亿立方米,缩短堤线950公里,增加耕地面积30多万亩。经过这次大规模的整治,大大减轻了湘、资、沅、澧四水的干扰顶托,保障了湖区原有的600万亩垸田的安全生产,提高了堤垸的抗洪能力,为湖区农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治理洞庭湖简介

10444846

< img s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