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略)
三、南洞庭湖区域的面貌
南洞庭湖区域是指沅江万子湖以南、益阳县城以东、湘阴县城以西、青山以南至乔口,包括湘资两水尾闾的地区,共计面积约1700平方公里,包括大小垸子41个,堤线总长816公里,耕地面积728000亩,居民42万人。区域内有湘资两条大水,源远流长,流域面积占湖南全省面积的一半以上。
湘水自乔口北行至壕河口,分为东西两支,分别经过湘阴与临资口,到芦林潭汇流入湖,把湘阴的城西、南阳、仁顺、义合等垸,分别围成两块,形成拥有4万多人口和8万多亩耕地的两个岛屿。
资水自益阳东行,分支很多。在三里桥、小河口、西林港各有支流通烂泥湖及凤凰湖。在甘溪港有支流北入万子湖。主流流到毛角口以后分为南北两支:北支经茈湖口,再分由�U江口。大港子注入万子湖及明朗山;南支流经南湖洲,分一支经刀把头汇北支于王口潭和易婆塘;继续东下至塞梓庙,又分一支出王家河,最后和湘水西支在临资口汇合,入东洞庭湖。资水上游河床比降较大,下游比降平缓,下泄时期延长,加之上游雨量集中,容易发生较大的洪水峰,造成灾害。尾闾一段,支流多而且乱,把这个区域分割成大小垸子34个,大约有65万亩耕地,36万人口。
南洞庭湖区域,除了湘、资两水外,远有长江和沅、澧等水的混流,从甘溪港,�U江口、王家河等地倒灌进来。洪水时期,湘水和资水,南水(指四水)和北水(指长江)常常互相碰撞,这一带民间有句俗话说:“南水涨,北水斗,害得老百姓喝稀粥。”就是他们从实际中体会到的灾害来由。
因为江水挟带大量泥沙,由北向南灌注,北部淤积较快,于是洞庭湖区北高而南低,湖水南侵之势日渐严重;南洞庭湖区则更是“垸老田低”,造成汛期时“人在水下住,水从头上过”的可怕形势,时刻处在严重的水灾威胁下。
四、修好洞庭湖
1952年11月10日,经过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南军政委员会的批准,湖南省南洞庭湖整修工程委员会和南洞庭湖整修工程指挥部在长沙正式成立。本着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结合的方针,在服从根治洞庭湖的原则下,省人民政府作出了“南洞庭湖的整修工程,是以改善湘资洪道,使二水主流分离,减少顶托干扰,并有计划地结合修复溃垸,进行并垸堵流,同时兼顾航运与排渍”的决定。在这个方针下,再经过反复勘察研究,确定了具体的整修计划,其主要工程内容如下:
(一)洪道整修工程
湘水洪道基本上不作大的变动,但城西垸潭堤、堤脚冲刷厉害,决定向后推移,筑起长达1600公尺、土方230000公方的新堤;另在濠河口至熊家棚被淘空的堤段,抛5000公方块石护脚。
资水洪道整理后,益阳以下7000秒公方流量可以安全通过。尾闾河汊,除保留甘溪港便于航运交通外,其余都予堵塞,仅留毛角口以下南北两支。南支经胭脂湖、南湖洲、白马寺出临资口,会湘水由芦林潭入湖。沿岸除了加固原有堤防外,为着消灭洪道中的水袋,在胭脂湖和古一垸至白马寺一段,修筑新堤,裁腰取直;这一支流计划通过1800秒公方流量,成为长(沙)常(德)、长(沙)益(阳)终年唯一的内河航道,对两岸重要市镇白马寺、临资口、茈湖口、沙头四处,都在街后修筑新堤,或加固老堤,这样就减免了市镇的拆迁,又可作为安全区用;共计在资水南支两岸修筑土方200余万公方,新堤一般比原堤加高1至2公尺,加宽1至3公尺,毛角口到焦潭湾一线,固堤脚空虚,坐崩坍陷现象严重,决定抛块石21000公方护脚;在毛角口人民大垸北堤,顺溜修筑长60公尺、块石5000公方的导水坝一座,引资江洪水主流转向北支。北支经王口潭、茈湖口、大港子入湖,在茈湖口以下展宽堤距,刨毁废堤90余万公方,开挖河漕80余万公方,使这一主流能按计划通过5200秒公方的流量,成为资水的泄洪主流。
以上工程完成,就可以控制着湘资洪水,使它循着规定的河道,安静地流入湖内。
(二)修复溃垸工程
在杨林寨、大潭口一线的荒洲上,修筑起高出地面8-10公尺的一道新堤,从黄公咀至阮潭,穿过牛坝基、横竹塘、刘家湖、新塘湖、余家湖、酬塘湖、黄土湖、王家河、杨林寨等地段,在水深淤厚的湖泊洼地上,筑成了一条100里临湖大堤,它象一座长城一样,雄伟地矗立在南洞庭湖的北线。
由于资水洪道的整理,替修复溃垸创造了有利条件。沿岸的民新、鼎新、塞梓、古一、宪成、和平等垸、及民主、乐成、五福等垸就分别合并修复了。
这样,即把甘溪港小河以东,资水以北地区的许多垸子合并为两个大垸;把不规则的弯曲堤线裁直,消灭了容易造成风险的水袋。甘溪港河道两岸堤垸,由益阳、沅江两县培修土方70万公方,重点加固。总计在修复溃垸工程上,修筑土方800余万公方,缩短了险堤75公里。
(三)、堵口工程
堵口工程是南洞庭湖整修工程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共计13处堵口,全长3310公尺,土方200余万公方。由于任务艰巨,情况复杂,因而一度成了工程中的重点。三里桥、小河口、西林港、乔口四处堵塞后,烂泥湖区域与湘资二水隔绝,此后这个地区就可免除江湖倒灌成灾的威胁。此外,堵塞了王家河、塞梓庙、刘家湖、高渍湖、王口潭、茈湖口、大潭口、易婆塘、南湖洲等9处后,把资水归并为2支,减少其紊乱现象,使江湖顶托干扰的机会大大减少,对防汛抢险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涵闸工程
因并垸并流而废除和闭塞了不少漏涵,影响到垸田的排渍。为此,即在工程费内匀支部份经费,补助群众将原有小型漏涵自行移建或接长。归各县自建的计有:白马寺、八字哨、刘家湖、新塘湖等处1至3公尺口径、马蹄式石拱涵4座;塞梓庙、南湖洲修建口径高3.5公尺、宽3公尺的中型涵闸2座,底板用钢筋混泥土浇制,采用直升式手摇闸门,由工程部直接指导兴建。
烂泥湖区与外河隔绝后,免除了江湖洪水的入侵,但山洪与渍水又无法外泄,如不设法解决,势必酿成新的灾害。为此,在湘水西支的新泉寺建造钢筋混泥土排水闸1座,计8孔,全长41公尺,闸孔净宽32公尺,闸高10.5公尺,采用直升式提��闸门,人力启闭,并开挖排水渠4.7公里,以利渍水外泄。
(五)安全台及护坡工程
为了预防万一,在临湖两个大垸的险要地区,采用即分散又集中的办法,选择了适宜于垸民生产、居住的地点,修筑了31个安全台。临湖新堤因未沉实,汛前不便浆砌块石,为了安全过渡今年汛期,决定暂用芦柴护坡,以保新堤安全。并在临湖洲滩上植防浪柳300余万株,过二、三年成长为林后,可起一定的挡浪作用。
以上全部工程总计土方2460余万公方,块石282492公方,草皮护坡378935平方公尺,芦柴护坡50平方公尺,植柳350万株,浇灌混泥土8488公方,钢筋278吨,钢件81.4吨。
五、南洞庭湖区的新气象
南洞庭湖整修工程的胜利完成,使1952年被淹的23万亩耕地可以恢复生产,10多万灾民得以重建家园,大大减轻了南洞庭湖区域的洪水威胁。70余万亩的土地,因有265公里大堤的保障,即可获得年产4亿多斤粮食的收成;并垸并流后可扩大耕地6万亩,每年可增产粮食3千余万斤;此外缩短堤线450公里,根据滨湖以往防汛岁修负担,堤长每公尺一年约稻谷1百斤,这样每年可节省4500万斤的粮食,湘、资两水,特别是资水,过去是最爱闯祸的,经过整理,现在他们循着规定的河床,安静地流过两岸肥沃的田野,成为两条兄弟河流,顶托减少,水患减轻。新泉寺、塞梓庙、南湖洲等处许多水闸修成后,将吐出大量的积水,保障有广大农田的丰收。这样就给进一步改善滨湖人民生活,打下了有力的物质基础,使他们可以过更美满的幸福日子;同时也给伟大祖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湖南省南洞庭湖整修工程指挥部
一九五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