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自信视域下的档案文化建设

湖南省档案局 hnsdaj.hunan.gov.cn 时间:2019-05-29 【字体:
  
作者姓名:谭伟贞、屈惠兰、蒋小红、彭韶霜、周剑辉
作者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摘要:档案文化是实现我国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自信为档案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契机,本研究在科学厘清档案文化与文化自信的概念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档案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总结出档案文化建设的思路与档案文化传播途径,重点突出档案文化多元化传播途径,以实现文化强档,增强文化软实力,助力社会文化向前发展。 

  关键词:文化自信;档案文化;档案文化建设 

  坚持“四个自信”、大力推进档案文化建设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指导档案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的必由之路。加强档案文化建设,对于推动档案事业向前发展、扩大档案影响力、健全社会道德规范、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建设社会法治、社会诚信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对于增进全世界对中华文明的认同与理解,应对“反全球化”思潮具有重大意义。[1] 

  1、文化自信的时代使命与档案文化的含义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继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也是最广泛、最基础、最深厚的自信,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2] 

  文化自信的底气是我国博大精深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是文化发展的母体,沉积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文化自信的时代使命:首先,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其次,是传承和重建民族传统文化。 

  档案文化是档案与文化的相互渗透,通过档案解读文化,通过文化渗透档案,形成一名新的交叉学科。档案作为历史与事实最原始的记录,具有与生俱来的文化内涵与品味,它在人类的文化传承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缺少的媒介、凭证和文化教育作用。档案文化与传统文化相比更具有权威性、历史性和真实性等特点,它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吐故纳新”的再挖掘、再创造、再升华,是在挖掘历史文化、弘扬民族文化、发展社会文化的过程中得以丰富和发展。[3] 

  档案文化之所以不同于其他文化,是因为档案文化蕴含并表现出来的档案元素。档案元素可以是档案的内容、实体、观点、知识、理念、技术、管理、传统、经验等表现形式,其主体同其他主体一样都是人类,档案文化不仅限于档案事业或档案机构,而应看作精神财富的一部分,面向全人类。因此,档案文化是指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蕴含档案元素、延续人类文明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4] 

  2、档案文化与文化自信的双向互动 

  档案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础,为树立文化自信奠定了基础、夯实了底气、提供了动力,而文化自信的树立又为档案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增加了信心,两者之间既紧密联系,又双向互动。科学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仅可以增强文化自信,还有助于档案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2.1档案文化为文化自信奠定了基础 

  档案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最原始的、真实的记录,因此,档案文化代表着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最深的文化基因,彰显了一个民族的特征,构建了一个民族的身份认同。这对于文化自信来说是最深厚的根基。 

  首先,我国文化能在与西方文化几千年的博弈中独放异彩,源于厚植档案沃土;源于在发展过程中不忘初心不断吸纳。档案的传承与共享赋予了档案文化还原历史真相、弘扬民族传统、教化道德观念、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要的功能。档案文化是民族内心深处独特的标识,这个标识能为民族成员树立自身文化自信的心理基础;档案文化能使当代中国人在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有共同的意象和表达方式,进而为树立文化自信提供心理归属感和认同感。 

  其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动力。档案记载着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同和历史依据;记载着道德理念、法治思维;能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以及治国安邦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有益启迪。其中以“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为代表的革命文化,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强大精神支柱和“红色基因”。[5] 

  2.2文化自信为档案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提供了保障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最深沉、最广泛的自信与自强,彰显了民族文化强大的凝聚力,对档案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档案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增强了信心和动力。 

  首先,文化自信源于档案文化的自信,档案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长期积淀和传承下来的,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它以文化育人的形式滋养着代代中华儿女,同时,档案文化也随着历史的不断推进和时代的不断发展继续添砖加瓦。因此,我们不仅要保护档案文化,还要树立起文化自信。 

  其次,文化自信要求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并使之繁荣与发展,这就必须从丰富的档案文化资源中汲取营养成分,因此,就必须不断推进档案文化建设,传承、创新档案文化。 

  再次,文化自信也是心理层面上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是精神上的自信、自觉与自强,这一心理层面上的自信为档案文化传承与重构提供精神动力,在中国人接受外国文化过程中提供开放与包容的心态,从而更加自信地汲取独特的文化内容,重构本民族的档案文化,塑造新时期符合时代要求和具有鲜明特征的新档案文化。[6] 

  3、文化视域下档案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文化视域下,档案文化建设是我实现我国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化积累和社会进步起着积极的作用,在信息技术强国的社会里,档案文化建设是指在社会实践发展过程中,运用档案元素构建能引领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发展过程。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是: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档案文化建设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必须放眼未来、放眼世界,推动档案工作向前发展。档案文化建设必须借助文化方式,增强公众与文化环境互动,目的是要争取档案文化建设的社会影响力,引领公众重新认识档案,加快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提高档案服务社会的能力,为创建和谐社会和社会科学事业做贡献。[7] 

  4、文化视域下档案文化建设的思路与档案文化传播途径 

  在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的环境下,档案工作面临新常态与新挑战。档案工作要牢固树立新理念,引领档案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围绕大局和大众,立足馆藏资源,突出档案文化的地方特色和人文内涵,切实提升档案文化建设的预见性、可行性和高效性,拓展档案文化建设的新空间,实现文化强档跨越式发展。 

  4.1档案文化建设的思路 

  4.1.1把握政治方向,紧跟时代步伐 

  档案工作最突出的特色是政治敏锐性,档案部门要坚持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政治信仰不变。档案部门要有鲜明的政治属性,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四个意识”,把政治摆在最突出的位置。档案工作人员应把政治当作首要的职业素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坚定的理想信念,自觉维护党、国家、人民的利益和民族团结。 

  档案工作的成效关键是要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全面分析档案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是档案部门当今的重要责任,因此,对档案文化的认识和建设不仅要立足自身环境,还应从文化自信的角度考虑档案文化对社会文化的支撑和对社会服务的作用。李明华同志2017年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国档案工作已步入服务大局、服务民生为中心,以“三个体系”建设为重点,档案事业发展得到有力保障的新阶段。新形势有新机遇,新阶段有新要求,只有适应新形势,抓住新机遇,档案事业的发展才能全面协调可持续。 

  文化自信强调思想文化,它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灵魂,而档案文化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方面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档案文化不管是外在的物质文化,还是内在的精神文化,其建设都遵循档案事业和社会发展规律,紧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发展潮流。 

  4.1.2深刻领会档案文化建设的内涵 

  档案文化建设既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又包括精神文化建设。档案精神文明建设是指档案精神素质建设,主要包括档案道德素养、人文精神、价值观以及档案形象与档案气质等。档案物质文化建设是指档案实体和档案产品的开发等工作。只有深刻领会档案文化建设内涵,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档案文化建设,深刻领会档案文化建设,需要各个领域多方位联动,才能达到成效。因此,档案部门要积极动员、广泛宣传,破除档案文化建设壁垒,让人们充分认识档案文化建设的内涵,为档案文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档案部门可以通过档案文化建设宣讲和档案文化建设专题培训等方式,使人们认识档案文化建设的内涵与实质,以达到推广档案文化建设的目的。 

  4.1.3提升文化形象 

  档案文化建设重要一环是提升文化形象。过去档案馆的神秘与封闭,同文化的开放性与亲和力形成了一定反差,由于档案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和敏感性,使得人们在利用档案时有一种紧张感和压迫感。档案馆要改变这一面貌,让档案馆成为公共文化场所。一方面,从环境上给人民带来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另一方面,还要从内容上不断开发具有更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以达到淡化档案馆单一的查阅功能,真正实现从“保管库”到“知识库”到“思想库”到“智慧库”再到“文化库”的大转变。 

  4.1.4挖掘、开发档案文化建设资源 

  首先,再度开发现有馆藏资源。档案文化建设的基础是馆藏档案,档案文化建设是根据特定主题对现有档案资源进行再度开发。现有档案资源主要是财务档案、基建档案、文书档案、声像、实物等的档案信息,但真正隐藏在这些档案内部极为珍贵的档案信息还没有被人掌握,这就需要对其进行再度开发。现有馆藏资源利用时只能查找到档案的主题、作者、日期等基础的档案信息,而隐藏在档案后面的档案形成时代背景、档案所承载的意义、起草人、档案与档案之间的联系等都需要重新去开发与深究,才能破解档案所承载的文化价值。 

  其次,引进社会文化信息资源。在信息资源共享时代,社会信息资源已成经济发展的一大产业支柱,档案文化建设虽然要立足馆藏,但引进社会信息资源,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助推档案文化建设向前发展。例如:引进专题数据库、期刊、报纸等数据库,同样可以为社会历史发展提供素材和佐证,填补馆藏空白,扩展档案文化建设发展领域。 

  4.2档案文化多元化传播途径 

  档案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引导社会精神文明向前发展。档案文化在宣传法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社会道德规范等各方面起到了文化引领作用。 

  4.2.1编撰文献丛书。2012年全国档案工作会议上杨冬权局长,首次提出:“要把档案转化为文化产品”,并要求“档案工作者对档案进行筛选、加工、提炼、编纂,把档案‘原料’转化加工为各种形式,特别是当下覆盖面最大、最大众化通俗化、最流行形式的文化‘产品’,从而让更多的群众受到熏陶、感化、教育、提高。”[8]可见,档案编研的重要性。 

  档案资源的原始属性决定了档案必须借助一定的编研手段,才能实现档案的重大文化价值。档案文化建设恰恰从利用的角度对档案进行全面检索,从而深刻认识到档案资源所表现出来的广博知识,更好地释放档案在宣传真理、弘扬传统文化、倡导民族文化精神等方面的独特作用。通过编撰系列丛书,专家和学者们对档案资源进行反复的酝酿和研究,既可以对档案信息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加工,又能运用特定的历史观和世界观概括、分析、总结事件和人物进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文化和人文底蕴,其成果具有一定的开拓性、现实性、针对性和适用性,从而优化了档案资源的深度挖掘,成为档案文化精品。自然也弥补了档案资源的空白,增强了文化软实力。 

  4.2.2开发文化产品。档案文化产品是档案文化的衍生物,档案文化产品必须以档案文化作为母体,通过文化艺术等手段进行加工、生产演变成可供销售、利用的产品。档案文化产品开发是档案部门根据公众需求,利用档案资源创造出以档案元素为主体的新文化产品,然后,进行推广和营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和资金的介入,社会文化的发展已呈现国际化、产业化、规模化等特点,使得社会文化一方面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另一方面又乱象频出人民群众强烈渴望高品质的文化产品。于是档案文化产品凭借它的原始性、真实性、历史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而受大众追捧,以档案为素材的书籍、影视、展览、微信、微搏、微电影等各种文化产品,对公众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文化教育和精神教化作用。 

  4.2.3举办各种档案文化活动。开展档案文化活动有助于展示档案工作者的成绩,提升社会对档案工作的认同感,从而形成良好的档案文化氛围。档案工作人员要结合档案工作实际,在专家的指导下开展以档案为主题的各种话剧、舞蹈、朗诵等档案文化活动,《生命档案》是档案文化活动的典范,值得档案部门借鉴和学习。同时档案部门还可举办档案专题研讨会、汇报会,提高档案文化的厚重感和文化品位,以促进档案文化建设的发展。 

  4.2.4多渠道推动档案文化宣传。档案部门可以以档案展览为依托,全面充分挖掘、利用、提炼档案库中丰富的档案文化资源,创办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览馆、纪念馆、出版音像媒介,在档案网站上开辟出富有档案文化特色的专栏、网页,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档案文化的内涵,诠释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塑造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形象,推动档案文化的宣传,扩大档案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面, 

  档案部门创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档案文化展览,展览方式可以是现场展览,也可以是网络展览,展示内容包括重要成果、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等,传播档案文化中的优秀元素,全面展示先辈们在创业中的艰辛与精神。 

  利用新媒体及时传播档案文化新成果、新信息、新产品。档案部门可以把研究成果编成人们感兴趣的故事、档案影视、童话等通过新媒体进行传播,以增加人们对档案的认知感。国内外已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如:江苏省档案局通过微博、微信、网络推出的《档案穿越》,美国国家档案局通过线上购物平台展示档案产品。此外,北京博物馆和台北博物馆也是档案文化产业的标杆。 

  5、结束语 

  档案文化建设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档案工作的重要任务,在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的文化背景下,档案部门不仅要开拓思路,提高认识,同时还要引领大众更新档案观念,提高公信力,强化档案文化意识,挖掘档案信息资源,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从档案工作的实际出发,营造档案文化服务氛围,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明华.着力提升服务能力 深化“三个体系”建设 大力推进新形势下档案馆工作——在全国档案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6.09 

  [2]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M]. 北京人:人民出版社 ,2016 

  [3]丁华东.档案服务能力建设:档案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中国档案,2010(2):34-37 

  [4]马双双、吴建华.社会记忆视角下的档案文化建设研究[J].山西档案,2017(7):14-15. 

  [5]孙磊.“大档案”视角下的地方档案文化建设——以黑龙江省档案馆为例[J].黑龙江档案,2017(6):34-35 

  [6]左路平、吴学琴.论记忆文化与文化自信[J].思想教育研究,2017(11):49-50 

  [7]蒋效君.浅谈档案文化建设工作中的几点思考[J].档案学研究,2013(7):18-21 

  [8] 杨冬权. 谈档案与文化建设—— 2012 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上的讲话[J].档案学研究,20126):5. 

  


论文化自信视域下的档案文化建设

10446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