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基于设计体系的知识获取提升航空发动机R&D核心能力的作用机理。首先介绍了基于设计体系的知识获取的内涵;然后对知识获取的途径、策略进了分析;进而构建了知识获取提升R&D核心能力的作用模型;最后从知识辨识、知识整合、知识存储和知识运用等方面详细介绍基于设计体系的知识获取提升R&D核心能力的作用过程。
关键词:航空发动机;设计体系;知识获取;R&D核心能力
知识获取是知识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获取足够的知识,才可能对知识进行管理,实现知识转移、创新、运用。在参考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知识获取是为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采取一定的技术、方法,将组织内外部知识源进行有效管理,将目标知识从知识源中抽取出来,并将获取的知识运用到知识需求主体,进而促进企业核心能力提升的过程。
1.基于设计体系的知识获取的内涵
航空发动机设计涉及大量的常识、原理、规则、标准以及文档、图纸等可以被明确表示或描述的显性知识,同时还涉及许多复杂的、隐含的、难以用文字等形式明确表述的隐性知识。可以说,航空发动机设计是基于知识的设计,知识获取为实现航空发动机R&D核心能力的提升提供知识基础,是基于知识设计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本文认为:基于航空发动机设计体系的知识获取是围绕航空发动机的设计目标,对组织内外部知识资源进行辨识、梳理,通过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对知识进行抽取、整合、存储,最终将目标知识运用到航空发动机的设计过程中,进而不断改进发动机的设计,完善发动机的性能,促进发动机R&D核心能力的提升。基于设计体系的知识获取过程使得航空发动机企业与内外部知识环境之间形成有效的动态沟通,这是提升航空发动机R&D核心能力和提升航空发动机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础和前提。
2.基于设计体系的知识获取策略
2.1. 基于设计体系的知识获取途径
航空发动机企业知识获取主要包括内部知识获取、外部知识获取、准外部知识获取等三种途径。
(1)内部知识获取
航空发动机企业内部存储着大量的知识,但这些知识多分散在各个部门、团队、员工个体中,难以形成合力,发挥最大价值,且这些知识大部分是不易传递的隐性知识。因此,必须建立知识获取机制,采取激励措施,引导、鼓励大家主动贡献、获取、共享知识。内部知识获取中R&D设计过程占据着重要的角色。在航空发动机R&D设计过程中,为了完成研发设计任务,首先要通过会议、讨论进行广泛深入交流;其次通过设计工作,大家能了解自身知识不足,更有针对性的获取知识;再者各专业、各部门的设计人员也更愿意敞开心扉、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知识贡献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沟通越顺畅,知识传播效应越好,筛选和获取有用知识的效率越高。
(2)外部知识获取
外部知识获取指企业有意识的借助某种手段来获取所需要的知识的过程,包括信息扫描、市场购买和接受技术援助等。通过购买国外的技术、专利等,提升研发设计水平,是我们过去常采取的方法,如“秦岭”发动机就是在购买英国罗罗公司“斯贝”发动机专利的基础上进行测绘、仿制、改进改型实现国产化的[1]。通过购买引进国外的专利技术,使我国掌握了大量先进工艺和技术,学到了西方航空发动机相关系统性知识,有效提升了我国航空发动机R&D设计核心能力。
(3)准外部知识获取
准外部知识获取是介于内部和外部知识获取的一种方式,主要通过与外部合作的方式进行,包括战略联盟、联合研发、合资等形式。航空发动机企业与高等院校、行业内企业、国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是获取外部知识的很好途径。员工通过与外部组织的员工一起工作、面对面交流讨论,不仅可以获得大量显性知识,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吸收大量隐性知识,将对方先进的管理和设计理念、务实的工作作风、优秀的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2.2 基于设计体系的知识获取策略
航空发动机设计企业实施知识管理过程中,为了获取更多有价值的知识,应采取以下策略:
(1)设立知识工程师。专职负责知识管理相关工作,促进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并对显性知识进行加工、整理转化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知识,存储到数据库中。同时负责数据库的建设,包括有关数据源的采集、整理、加工、维护和优化,解决在知识获取、知识学习、知识转移、知识创新等环节中遇到的问题。
(2)积极开展技术交流。航空发动机企业内部或外部之间应经常开展技术交流活动,促进知识的流动、转移。在企业内部开展诸如“一把手讲质量”、“总师讲堂”、“专家讲学”等企业级、部门级技术交流活动;同时还可邀请行业内、高校知名专家到企业开展技术交流,针对某些具体问题开展讲学,在交流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3)建立有效激励制度。隐性知识是知识获取的重点和难点,主要是指设计人员头脑中的设计经验、技能专长知识,一般情况下,如果没有外界因素的作用,个人很少会主动将自己的知识贡献出来供他人获取。因此,要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促进隐性知识在职工之间交流与共享。
(4)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互联网+”的信息时代,知识获取工作必须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数据库、专家系统,通过互联网搜寻,金航网、内部局域网、OA门户等渠道,快速获取所需要的知识,提高知识获取的质量和效率。
3.设计体系的知识获取的作用模型
基于设计体系的知识获取过程是R&D设计人员暨知识获取主体、知识资源暨知识获取客体、知识获取行为与R&D设计活动的有机结合,实现知识资源向航空发动机设计需求有效供给的过程。知识获取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知识需求生成、知识获取和知识资源运用来提升航空发动机R&D核心能力[2],如图1所示。
A图1 基于设计体系的知识获取提升R&D核心能力的作用模型
(1)航空发动机设计知识需求侧分析
知识需求分析是整个知识获取过程的起点,科学准确的知识需求分析是高效、高质量知识获取的前提和基础。
在航空发动机设计过程,对不同设计阶段、设计主体的知识需求进行分析,确定所需知识的类型、知识形态等基本知识属性。为了提升航空发动机R&D核心能力,实现航空发动机的改进、改型,R&D设计人员需要对企业现有设计能力、试验能力、制造能力、测试能力、管理能力、整合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分析,掌握目前知识的储备情况以及知识的缺口情况,而知识缺口恰恰就是需要获取的知识。
(2)航空发动机设计知识获取
知识获取行为是连接文体与客体的桥梁,包括知识辨识、整合、存储和知识运用等。通过知识获取行为实现目标知识资源向航空发动机设计过程的有效推送与供给,满足知识需求,从而推动航空发动机设计活动的有效开展,促进航空发动机R&D核心能力的不断提升。
通过对知识需求进行分析后,明确了知识获取的目标。结合知识获取的目标,首先对航空发动机企业内外部的知识资源进行辨识,从海量资源中识别有用、可用的知识及知识载体,为设计体系的知识获取决策提供有效的备选方案;其次对知识进行整合,通过知识选择机制,对获取的分散、不系统的知识资源或片段知识进行整理、综合、集成;最后按照一定规则将经过整合形成的系统、有条理的知识存储在数据库中,方便查阅和搜索。
(3)提升航空发动机R&D核心能力知识侧分析
通过知识获取,外部知识资源变成了内部有价值知识、内部的潜在知识成为了可用的知识,意味着设计人员在进行R&D设计过程中,将会有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作为支撑。因此,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要将获取的这些知识运用到航空发动机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通过查阅、搜索数据库,可以快速获得所需知识,促进航空发动机R&D核心能力的不断提升。
4.设计体系的知识获的作用过程
4.1 知识辨识
在基于设计体系的知识获取提升航空发动机R&D核心能力的过程中,首要是进行知识辨识,了解和掌握航空发动机企业内部所拥有的知识资源存量。一是了解企业知识的总体情况。二是了解航空发动机设计各个专业的知识情况。三是了解各个层级的知识情况。其次要找出提升航空发动机R&D核心能力所需知识的缺口,确定培育、保持和提升航空发动机R&D核心能力所需要的知识资源。只有对知识需求进行充分分析,明晰企业知识缺口和自身不足之后,才能有的放矢的通过前文所述的途径、策略、技术开展知识获取活动,降低知识管理成本,确保知识获取效果和效率。
4.2 知识整合
在知识管理过程中,所获取的知识大部分都不能直接运用于设计中,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这些信息知识进行加工、整理,使这些繁杂、无序、零碎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规范化,真正成为能满足航空发动机设计要求的有价值知识,这个过程就是知识整合。知识整合主要包括:一是繁杂知识精简化,对于繁杂知识,就要结合设计目标要求,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二是零散知识系统化,知识获取的途径是多样,从不同渠道得到的某方面知识可能是零碎的、不完整的,这就需要将这一个方面的各种相关知识进行整合,经过思考、加工形成系统化知识;三是无序知识条理化,获取的知识可能涉及发动机设计不同过程、不同专业,必须按照一定原则将这些知识分门别类,形成有条理的可用知识,能够在使用的过程中快速找到;四是知识组合,针对不同学科或相同学科不同专业的知识,可以按照发动机构成形式进行各种方式组合,形成航空发动机特色的复合型知识系统;五是知识重构,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航空发动机企业中原有的许多知识、信息可能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发动机设计对知识的要求,因此,必须根据发动机设计的新要求、新目标,对原有知识体系结构进行重新调整,及时剔除过时的知识。
4.3 知识存储
经过知识辨识、整合等环节后,所获取的知识就变为有一定潜在价值、有可能应用于航空发动机设计的知识,至此需要对知识按照一定规则、形式存储起来。知识存储方式主要有:一是存储于职工个人,设计人员通过学习交流等形式获取的知识,多数存储在个人电脑上,只能供个人使用;二是以纸质资料等形式存储在档案部门,上级的文件、会议资料、技术文件等以纸质资料的形式存储在档案室,大家可以查阅;三是通过构建数据库对知识进行存储、管理。本文所指的知识存储,主要是指通过数据库进行存储,大家通过知识索引、知识门户、知识地图等获取技术快速找到所需要的知识。因此,在知识管理过程中,必须鼓励大家将自己获取、掌握的知识转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知识并以一定的形式存储在数据库中。在知识存储的过程中,根据编码知识和非编码知识要采取不同的存储策略。
4.4 知识运用
实施知识管理、获取知识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实现航空发动机R&D核心能力的提升,是为了将源源不断的新知识运用到航空发动机的设计中,研制出质量更可靠、性能更优、寿命更长、耗油更低的先进航空发动机。因此,知识运用是知识获取的最后环节,也是极为关键的环节:一是积极营造运用新知识的氛围。航空发动机是由数以万计的零部件组成的复杂产品,研制时间长,设计难度大。因此,必须鼓励大家学会利用已有的数据库、专家系统、知识情报系统等获取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新方法,并将这些新知识运用的航空发动机的设计过程中去。二是提升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更快更准地消化吸收知识。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在航空发动机技术方面对中国严格保密,我们所能获得的航空发动机方面的知识非常有限,即使通过某种途径获得了也是碎片化、不成系统、不够全面的,很大部分是没法直接运用到航空发动机的设计中去的,因此设计人员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已有的知识,经过消化、吸收、融合等一系列的过程,才能形成实用的知识。三是善于在实践中总结、发现新知识。知识只有结合新的实践,不断运用于发动机设计中,才能够涌现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创造新的知识,因此要善于总结、勤于应用,将知识应用、知识生成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知识的良性循环,实现知识的动态更新。
参考文献
[1] 王向楠,张立明.企业间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和作用结果[J].企业经济,2012(3):39-43.
[2] 钟永光.系统动力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5-7.
Zhong Yongguang. System dynamics [M]. Beijing: Science Press, China,200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