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期档案编研参与文化建设的努力方向

湖南省档案局 hnsdaj.hunan.gov.cn 时间:2019-05-30 【字体:
  
作者名称:赵  敏

工作单位:常德市档案局 

 

  摘要:档案编研是档案部门利用档案编撰史料或文件汇编,是历史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编研工作在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中大有可为。本文分析了档案编研的现状,并提出了档案编研在参与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努力的三大方向。 

  关键词:档案编研、文化建设 

  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档案文化的“母资源”,是文化传承的根基,是文化传承与传播的载体,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资源,而档案编研是指档案部门利用档案编写参考资料、汇编档案文件、参与编史修志、撰写论文专著等,是档案提供社会服务的基础性工作,对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有着深刻的意义和价值。档案编研工作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中大有可为。新时期,档案工作者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档案资源,创新工作方式,做好档案编研工作,自觉参与到文化建设大潮中来。 

  一、突破传统思维模式,打造档案编研工作新局面 

  分析目前档案编研现状,我们不难看到一些问题:档案编研选题单一、内容墨守成规,尤其是基层档案部门编研内容大多局限于大事记、汇编、图集,呆板的选题,枯燥的文字,这些没有新意的编研成果,难以赢得大众的兴趣;编研人才缺失,编研经费紧张,编研成果屈指可数等等。在新时期,我们应重新审视档案编研工作,改进工作方法,突破传统思维,乘势而上,打造档案编研工作新局面。 

  1、突破选题局限,打造多元化编研主题。 一个有价值的档案编研选题能充分发挥档案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体现档案编研成果的价值。新时期,档案编研要服务于文化建设,应广开思路,提高对编研的认识,立足馆藏、立足中心、立足社会、立足大众,精心选题。可以将馆藏档案资源和社会现实需求相结合,围绕时政、历史大事件、名人纪念日、地方记忆、故事传说等,在深入考证研究、深度开发的基础上,编辑加工成可读性强的编研作品,体现出档案文化的精髓。另外,随着“民生”观念不断深入,选题还可探索民生需求热点, 使档案编研工作与现实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2、突破人才和资源局限,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档案部门尤其是基层档案部门的档案编研工作往往因人才和资源的局限,陷入了困境。面对困境,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难满足新时代编研工作的需求,只有拓展思路,借助社会力量开展联合编研,才能突破现实的局限。一是与其它部门合作,比如高校、图书馆、文物馆、博物馆,实现不同类型文献的互补。二是档案部门之间的合作,比如区域间,或者跨区域的合作。三是与社会人士合作,弥补编研队伍知识结构的缺陷,聘请某领域的社会专家参与编研。 

  3、突破编研方式成果单一局限,多渠道宣传档案编研成果。档案编研成果,必须得到社会的承认,才能实现其价值。然而,由于认识不足,部分人员认为编完即万事大吉,缺乏必要的宣传,导致编研产品与社会利用脱节,社会贴合度低,受众面小,利用效果差。要打破编研成果“自娱自乐” 的局面,应该突破单一的纸质产品编研形式,向声像、视频、电子、网络等领域拓展,多渠宣传编研成果,扩大档案编研成果的受众面,使之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度。 

  二、树立精品意识,多渠道打造档案文化精品 

  档案具有存史育人的文化功能,但档案浩如烟海,群众直接利用档案接受档案文化教育的机会不多,因此我们档案部门需要对档案进行加工编撰,把档案转化为文化成果,甚至是档案文化精品,让更多的群众受到熏陶、教育。打造档案文化精品,就要打造群众喜爱的,能让群众产生共鸣,并受到教育提高,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产品。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下功夫: 

  1、精心出版图书。图书是传统的档案编研形式,是创作量最大的档案编研产品,图书编研作品不可能做到每本都成为文化精品,要出精品、“拳头产品”,应选择那些反映地方特色的,能引起本地区群众精神共鸣的题材,我们可以依托馆藏现有的档案资源,结合地域优势,围绕地方名人、名产、老字号、民俗、文化古迹等方面,创作符合时代需求,体现档案文化精髓的作品。这样不仅能提高档案的社会关注度,也可成为宣传本地区文化特色的新标签。比如湖南省档案局主编的《湖湘文库》,充分展现了湖南的地方民俗、地方文化,彰显了档案文化的魅力,收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2、精心举办档案展览。档案展览是档案部门开发馆藏资源、服务群众、扩大档案社会影响的一种重要途径,是发挥档案的社会教育功能的主要手段。我们要充分利用丰富的馆藏档案, 配合社会热点及重大选题举办各类展览,比如,在宣传党的十九大工作中,我们可以举办党史题材的展览,将反映我党我军革命斗争的档案史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辉煌成就等档案资料挖掘整理出来,通过精心策划,认真布展、细致搭建,用文字、图片、实物、视频等形式呈现出来,让参观者主动走过来,停下来,受启发受教育。为扩大展览的影响力,我们还要扩大布展范围,把档案展览办到公园、校园、社区去,把档案展览办到群众身边,让群众感受到档案文化,浸染在档案文化氛围里来。 

  3、精心拍摄档案文献电视影片。在信息化的今天,影视作为大众传媒的一个重要手段,其影响力和宣传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通过影视,不但可以更好地开发我们的档案资源宝藏,同时还能有效地宣传我们的档案工作,提高全民了解档案、利用档案的意识。我们可以利用文献档案资料,拍摄反应我党、我军历史的影片,比如,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纪录片《档案》、凤凰卫视制作的纪录片《凤凰大视野》,正是利用档案创作而成的历史记录作品。另外,名人、伟人传记类影视片,一般都要宏大的历史背景作支撑,档案部门可以独特的资源优势,联合媒体共同打造名人、伟人传记影视精品。 

  4、精心打造多媒体宣传平台。科技的发展使时代日新月异,大众阅读方式已悄然发生了改变,数字阅读因快捷、有效、及时,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亲睐。在数字阅读发展迅猛的背景下,档案部门乘势而为,建成了档案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宣传平台。其中,微信公众号作为互联网+档案的全新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关注,其影响力日益凸显。比如,上海市档案馆主办的“档案春秋”、北京市海淀区档案馆主办的“海淀档案”、湖北省档案馆主办的“读档”等几个公众号,题材大多取自于地方馆藏档案,内容形式生动活泼,突出了档案特色和地域特色,拉近群众与档案的距离,拥有了很高的关注度和大量的读者群。 

  三、提高队伍素质,培育具有专业水平的编研人才队伍 

  档案编研关键在人才,没有专业的编研人才队伍,不可能出好的文化成果。当前,档案部门普遍缺乏专职编研人员,特别是高素质专业人才。档案编研工作往往根据完成任务的需要,临时组织人员开展工作,编研人员普遍经验不足,业务生疏,影响了编研成果的质量。要培育专业编研人才,首先要精选编研人才队伍。编研工作需要编研人员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文字水平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等能力。我们要精选一些综合素质较高的干部作为编研工作的主力军。其次要加强对编研人员的业务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开展学术交流讨论等形式加强编研工作者的培养和学习交流第三要为编研人才的成长提供条件,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调动积极性,营造肯干、能干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杨冬权,谈档案与文化建设——在2012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上的讲话,《档案学研究》 

  2、论档案编研与文化自觉,《档案学研究》 

  3、梅佳,关于首都档案编研工作的调研,《中国档案》 


浅析新时期档案编研参与文化建设的努力方向

10446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