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调动干部职工参与文明创建的工作热情,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和行为规范,树立档案人文明、友善、奉献的良好形象,湖南省档案馆开展了2019年度“文明职工”“文明家庭”评选活动。
按照《湖南省档案馆2019年度“文明职工”“文明家庭”评选方案》,经各部门民主推荐,馆党组研究决定, 王晴、沈岳、田湘、林玲、张裕琪、魏晋、江新高、王蕾、龙琛、符合君获“文明职工”称号,林临、范君、谭军平、周昕波、徐军、赵平、周慧、马朝霞、王明贵、覃金辉获“文明家庭”荣誉。1月17日,省档案馆召开了2019年度总结表彰大会,对受表彰的职工和家庭颁发了荣誉证书,鼓励全馆干部职工向先进学习。
会上,党组书记、馆长叶建军代表馆党组对获得荣誉的个人和集体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全馆员工的辛勤付出表示真诚的感谢。他强调,2020年全馆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理清思路,以学习促推干部队伍素质提升;无愧职责,以发展凸显档案工作影响;领导带头,以友善树立“以馆为家”的理念。
“文明职工”“文明家庭”评选活动的开展,在全馆营造了 “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 的浓厚氛围。大家纷纷表示,将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争优创先的工作干劲,坚守岗位、担当作为,努力推进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文/机关党委 符合君)
“文明职工”江新高主要事迹
江新高同志是湖南省档案馆保管技术部一级主任科员。现年44岁。该同志在2019年努力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向身边的好人学习,向先进看齐,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工作能力和境界。
江新高同志一直把学习作为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采取认认真真地学、原原本本地学和不间断学的态度。把学党章,学系列讲话,学十九大精神作为主修课。并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从深处着眼,从浅处入手,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学习,该同志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较之以前都有所提高,看事物、想事情能从大局出发,不记个人得失,工作不分轻重,只要对单位有益,对大家有利的事,都会认真把它做好做实。本着干好本职工作就是对文明创建的贡献的想法,一直把自己分内的事,聚精会神把它干好,圆满地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在参与的进馆档案数字化安全监管工作中,认真严格精细管理现场和清点档案,做到了零失误。在数字化成果抽样检查中,按标准认真核对,不放过任何疑点和错点,共抽查240卷、3000多条目录,3万多页档案数字化成果,发现错点40处,疑点20处,并及时要求承包公司纠正,确保了数字化成果的质量。在2019年移库和库房空调改造两项重点工作中,他都勇于担当,移库工作重点放在清点和核对上,来不得半点马虎,他万分小心,所清点的数据与原来的数据分毫不差。在库房空调改造过程中,他主要担负了库房值守任务,每天早上7点50分准时开门,值守到下午5点30分关门,时间长,条件又非常艰苦,因为在施工时灰多,味大,在这种情况,他和部里的同事一起,每天坚守,不分节假日,没有任何怨言,也不提任何条件,认真把库房看好。他说:“这是一件关系到全馆所有人利益的大好事,大实事,我没有任何理由不去认真地把它做好”。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江新高同志把文明创建延伸到家庭,很好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的要求。把他本人摆进去,不仅在学好政策,干好工作上铆足了劲,加满了油,而且在尽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方面也是同样的努力,对父母尽孝心,对儿子尽义务,对夫妻尽关爱,家庭很和谐。在扶贫帮困工作和志愿服务活动中,他积极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工会小组长的作用,率先捐款捐物,在他的精心组织下部里所有工会会员积极献爱心,每次都超额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在工作纪律方面,具有较强的责任心,遇到困难不回避,任劳任怨,满腔热情地去做好每一项工作,遵守馆里各项规章制度。在政治纪律方面,心中始终装着“四种意识”,坚持“四个服从”。
“文明家庭”徐军主要事迹
文化传家久 家和万事兴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长岛路上,有一个平凡却幸福的三口之家。
妻子徐军,现年48岁。她热爱档案事业。自2008年12月告别曾经耕耘二十载的三尺讲台,跨入浩瀚无垠的兰台事业的第一天开始,她就下定决心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十年来,徐军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在工作中不畏艰辛,迎难而上。她一步一步熟悉档案管理、档案接收、档案整理、档案利用,每一个环节做到了如指掌,很快就完成了角色的转变,从一个“门外汉”成为了档案的“行家里手”。
自2014年至今,徐军担任知名文艺家档案收集项目组负责人。她和项目组成员在艺术建档的工作中不畏艰难,三番五次、不厌其烦地多次登门拜访艺术家,只为让艺术家们一生的精品力作和珍贵档案能够在历史长河中永久留存。经过5年多的努力,知名文艺家项目组共接收了1000多件艺术名家的作品及700多件珍贵的名人档案,拟写了7个艺术门类的标准制度,撰写了100多篇新闻报道在人民网、新华网、湖南日报等上百家主流媒体发表,在全国档案同行和社会新闻媒介中产生了较强烈的反响。湖北、陕西、山西、广东等几十个兄弟省市的档案同行纷纷前来省馆参观艺术档案专馆,学习借鉴经验。艺术建档在全国开先河,赢得了全国档案同行的一致好评。这不仅丰富了省馆馆藏档案资源,而且提升了省档案馆在社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为了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徐军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紧张而富有挑战的工作中去,经常加班,不分节假日,“以馆为家”,在工作上 “不达目的不罢休,不到黄河心不死”。
工作之余,徐军很爱好学习。为了能很好地胜任艺术建档的工作,她自己报名清华美院书法高研班,在工作之余潜心学习书法艺术创作,经常向艺术家请教,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做到工学两促进。通过短短几年的学习,她从一个艺术爱好者渐渐步入艺术的殿堂,不仅加入了省直机关书协,经常参加省书协、省直书协和省委办公厅举办的书法展,作品多次入展,而且加入了长沙市作协,笔耕不辍。学习书法和文化,已成为她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事情。
丈夫刘正阳在民营企业工作。他不仅是一名有着20余年企业创办与经营经验的企业家,还是一名爱好传统文化的收藏家。他利用工作之余,学习高古瓷鉴定和古董收藏知识,研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他通过参加中国收藏家协会举办的高古瓷鉴定培训班考取了由中国收藏家协会颁发的元、明、清古陶瓷鉴定师。除却工作学习,刘正阳对家庭非常负责,他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作为家中的长子,他率先垂范,在兄弟姐妹中带头孝敬父母,平日里经常给老人家嘘寒问暖,父母亲生日总是要赶回家来祝贺,哪怕是出差在外,事务缠身也绝无例外。
儿子刘弼城曾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在校期间内,他品学兼优,多次被评为优秀干部,获得清华大学各项奖学金,被评为优秀毕业生。曾担任清华大学通讯社副社长、校报副主编、清华大学校团委宣传部副部长、清华大学学生创业协会副会长等。他出版了《我在清华当记者》个人专著,参与编辑出版了《清华少年说》《清华老兵》等。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被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管理学硕士项目录取。
这一家三口是一个爱学习的家庭,每个人在各自的领域都力争优秀,他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自己的奋斗目标。
“男女平等、和睦相处”是这个家庭的观念。家人互尊互信,互敬互爱。晚辈对长辈尊敬、孝顺感恩,长辈对晚辈爱护有加,关怀备至。兄妹之间、姑嫂之间关系十分亲近,是一个和睦快乐的大家庭。
“鸟有反哺情,羊有跪乳恩。”今年徐军的妈妈住院动手术,两个月的时间躺在医院,不能自理,她在工作之余就在医院照顾老母亲,为她洗衣洗澡,送饭送菜,为她按摩,自己病了也不敢在母亲面前表露,生怕母亲担忧。不久,她的公公因高血压中风导致半边不遂,她丈夫作为长子整日陪护在父亲的身边,嘘寒问暖,四处寻访名医。徐军同志因工作不能回乡下看望公公,她经常打电话问候,给公公婆婆买些衣物、营养品。在她和先生的带领下,兄弟姐妹们也争着承担照顾老人,做到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大家互相关心,互相体贴,整个大家庭充满温馨和温暖。他们用自己的言行教育了后一代,儿子刘弼城看到他们如此孝敬老人,也深受感染,放假回到家中给爷爷奶奶、外婆分别捎上自己的礼物,给病中的爷爷、外婆做按摩,远在万里之外留学也不忘给老人、家人问候。
“家和万事兴”,“文化传家久,忠厚继世长”。这平凡却幸福的一家三口始终铭记经典古训,发扬老祖宗的优良传统,营造一个文明祥和、幸福安康的美好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