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 杨健康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文化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2年10月底至11月初,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在成都召开,其主题为“档案与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这表明档案文化建设已然成为一个档案界关注的热点问题[1]。近二十多年来,学者们对如何加强档案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如樊如霞[2]从构建和谐文化的角度阐述了档案文化在和谐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从服务理念,资源建设等视角论述了加强档案文化建设的问题。同时,档案文化建设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上仍存在一定不足,比如理论研究缺乏术语界定[3],社会档案文化意识比较淡薄等。基于此,本文进一步深化了档案文化内涵的理解,同时对当前新时期档案文化建设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为国家档案文化发展建设提供借鉴,促进档案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社会文化事业的进步。
1、档案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档案文化作为一个概念被提出始于1989 年阿迪发表的《档案文化意识:理性的呼唤——纪念“五四”运动七十周年的思考》一文。虽然其观念未受肯定,却开启了档案文化的理论研究之路[4]。其后,王英玮,任汉中等对档案文化的涵义进行了更深刻的探讨,并得到广泛认可。其中,王英玮认为,档案文化首先是一种文化,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档案文化是指档案信息记录及其载体,是档案实体文化。而广义档案文化,除了档案实体文化,还应包括人类围绕档案实体采取的活动方式和因此创造出来的档案事业文化[5]。也就是说,广义的档案文化涵盖国家、组织和个人对档案的创造、使用、记录、管理等全部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关生活方式,包括观念,规则和习性等,既包括物质也包括精神成果。 因此,可以认为档案文化是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围绕档案形成的一些思想观念、政策制度、理论方法、道德规范等的总和。
档案文化对人类知识的继承和发展起承上启下作用,反映了每一个阶段和时代的全部过程和历史,扮演着证人的角色,同时,又是时代文明的推动者。档案文化价值深远。当其价值定位为功能性的实物,如各类器具时,当属档案物质文化;当其价值定位为可执行性的各类规范和标准时,当属档案制度文化;当其价值定位为倡导性的宣传和指示时,当属档案精神文化。档案文化价值是一种基于档案本身的诠释、重构和延伸,这不仅体现在前人的记载里,也存在于后人对档案的真实和潜在意义的进一步探索中。档案文化本身决定其价值,而档案文化的价值使得档案文化建设成为必然。
2、新时期档案文化发展的困难
自我国的档案事业发展以来,档案文化建设一直是是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点内容,目前对档案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仍在进行中。从全国范围看,中国档案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有许多没有克服的困难。
2.1档案文化建设认识不清
长期以来,由于档案的文化属性和文化价值一直得不到清晰准确的认识和挖掘,档案工作没有在公众中树立起文化形象,档案文化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发展速度一直相对迟缓。据了解,许多相关档案部门档案文化建设缓慢,有些甚至尚未起步。首先,相关部门档案文化建设意识薄弱,部门领导和从业人员对档案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高。其次,档案文化建设相对容易陷入认识的误区。由于对档案文化建设的内涵、机制、目标等缺乏明确系统的认识,许多相关部门在档案文化建设中陷入了片面化、形式化等误区,不利于档案文化建设。档案的文化属性受到极大的抑制和制约。
2.2档案文化功能研发力度不够,创新能力不强
档案文化是一种隐性的文化,但可以通过档案制度、档案实体等方面显性化。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相关部门对档案文化的内容挖掘不够,内容和形式都较为单一,缺乏对文化建设内容更细致、更具体的开发探索。同时,部分档案文化建设缺乏特色,创新性不够,缺乏具有独特个性且形式多样、内容多元化的企业档案文化。主要表现为在开展档案文化建设时存在千篇一律,生搬硬套的现象,部分存在没有结合当地档案工作实际情况,单纯照搬其他文化建设成果,影响了档案文化建设效果,难以在群众中产生档案文化共鸣。此外,重档案保管、轻档案文化功能的开发等问题长期存在,已成为制约档案文化发展的瓶颈。
2.3理论指导和示范参考不足
虽然对档案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一直在继续,但研究成果还不丰富,如何建设好面向不同对象的档案文化,如企业档案文化,高校档案文化等,以及建设怎样的档案文化等都仍然是档案界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的课题。同时,在实践层面上,也鲜有部门在档案文化建设方面成就十分突出,档案文化建设行业典范较少,可供借鉴参考和效仿学习的模式不多。由于长期缺乏理论指导和实例示范,我国档案文化建设尚任重道远。
2.4档案工作体制文化服务性不强
档案管理人员并没有正视自身的文化事业机构性质,档案的文化服务性质未能在公众中得以充分体现。长期以来,各类相关档案部门,如档案馆等主要围绕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展开工作,公众仍然视档案馆等档案部门为机密机构,难以将档案部门同一般文化单位联系起来,档案部门的文化形象受到公众的质疑。纵观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国家档案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必须将“服务”作为最核心的价值要素。因此,可以说,“服务”是现代档案文化价值观的灵魂,一旦脱离 “服务”,任何档案文化建设行为都将失去正确的方向。
2.5 人才及经费不足
人才是制约我国档案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人才匮乏首先体现在档案资源开发人员的创新能力、策划能力不足;其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档案工作涉及的学科和领域越来越多,对开发人员知识、思想和综合技能的要求逐渐提高。就目前来看,档案文化复合型人才匮乏,档案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知识面和思维方式都与新时期档案文化建设的要求仍不十分匹配。此外,经费不足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档案文化开发利用的力度和实施效果。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档案文化建设的基础条件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但与对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需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档案资源文化的发展。
3、 新时期档案文化建设的策略
新时期我们应当以创新思想为引领,总结并遵守我国档案文化建设发展的规律,尤其紧密结合我国档案职能部门和我国档案文化事业自身能力和特点,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充分发挥档案的文化服务等作用,科学推动档案文化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3.1 加强档案文化观念建设,制定人才发展战略
一方面,完善档案从业人员及社会公众对档案文化的认识,提高其档案文化建设意识。档案部门应以档案文化建设为己任,更新服务观念,以满足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树立“档案资源观,档案文化观”的新观念,以资源的视角看待档案,以文化的理念开发和利用档案文化资源。另一方面,制定人才发展战略,加强对在职人员的教育,培养并引进“通才”和“开放型人才”作为档案文化工作者。“通才”是指除具备档案文化工作的基本技能外,还掌握开发利用档案文化的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开放型人才”是指档案工作者具备一种对、内外开放的姿态,善于组织、协调及开展社会化、国际化的交流合作活动。同时合理规划配置人才,营造良好人才环境,使从业人员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3.2多途径开发档案资源,夯实档案文化建设
加强档案文化建设要不断挖掘新的档案资源,尤其是地方特色及专题档案资源。首先,充分利用历史文化、文物古迹、旅游资源等先天资源,加强档案文献遗产申报工作。早在2000年,国家档案局为加强全社会的档案文献保护意识,配合世界记忆工程设立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6]。同时,加大建设遗产保护工程,抢救散落的“非遗”文化和传统优秀文化,加强对神话传说、民歌民谣、民俗活动、传统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提炼编著相关的档案文化产品,不断丰富文化记忆。此外,要从创新档案征集手段入手,针对不同类型的档案,采取“围绕大活动跟踪收,围绕知名人士上门收,围绕馆藏空白重点收”等方法,征集具有地方特色的珍贵档案进馆,如有重大或特别历史纪念意义的股票、油票等,丰富馆藏资源,夯实档案文化建设。
3.3加强档案科研,实施品牌示范战略
一方面,在理论研究上,加强对档案文化建设的科学研究,积极围绕档案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探索,集中力量研究攻克。加强相关科学常识的宣传和普及,扩大重要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另一方面,在实践应用上,打造精品工程,积极开展“示范点”建档工作,创造一批档案精品,打造如“城市记忆”一般独特的档案文化品牌,扩大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在对档案精品征集整理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展示建设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典型事例、重要理论成果,建立示范档案,打造展示阵地,如建立历史文化档案陈列馆等,增强档案文化辐射力。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如“嘉善历史文化档案陈列”,荣获了2012年度浙江省省档案文化建设创新奖[7]。
3.4完善档案文化建设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档案文化服务功能
首先,适时废止正在或已经阻碍档案事业发展的法规和制度,调整已经滞后的制度内容,建立符合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要求的新制度和新规范,为“依法治档”提供有效的制度规范保障体系,同时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做好政府规范性文件的推介服务工作,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信息权,并关注档案文化服务的安全问题。其次,加大宣传开发力度,充分发挥档案文化服务功能。借助大众传播媒体,使档案文化建设更有渗透力,如召开新闻发布会,撰写相关报纸期刊文章,编辑出版相关书籍,举办史料展,办好文化旅游节等节会,拍摄电视纪录片、宣传片等,综合运用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多元展陈手段,增加展览的观赏性、趣味性和互动性。同时,加强档案信息网的建设,添加档案网上展厅,珍品档案等专题设置,结合多样化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全面宣传档案文化,实现档案资源文化共享。
4、 结语
档案文化在人类文化传承和文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信息化的今天尤为重要。本文在探讨了档案文化的内涵和价值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当前我国档案文化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能为促进我国档案文化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在今后的档案文化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我们应扩大视野,转变思维方式,积极从其他学科和领域中探索挖掘出新知识、新方法,推动档案文化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全海.2012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学术述评[J].档案学通讯,2013(1):8~11.
[2]张炎培.从档案的文化地位谈档案文化建设[J].2013,32(1):121~123.
[3]徐海静.我国近二十年来档案文化研究成果综述[J].2011(6):19~22.
[4]阿迪.档案文化意识:理性的呼唤—纪念五四运动七十周年的思考[J].档案与建设.1989(5):14~17.
[5]王英玮.档案文化论[J].2003(2):48~52.
[6]徐青.弘扬档案文化彰显档案价值—对江山市档案文化建设实践的思考[J].浙江档案,2011(6):11~12.
[7]费悦.打造档案文化聚宝盆—嘉善县档案文化建设综述[J].浙江档案,2013(5):32~33.